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8-11页 |
1.2.1 太阳能资源利用 | 第8-9页 |
1.2.2 地源热泵系统 | 第9-10页 |
1.2.3 太阳能—土壤源吸收式热泵系统的提出 | 第10-11页 |
1.3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地埋管土壤温度场的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太阳能—土壤源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数学模型建立 | 第15-27页 |
2.1 TRNSYS软件介绍 | 第15-16页 |
2.2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传热理论 | 第16-17页 |
2.2.1 平板集热器结构 | 第16页 |
2.2.2 平板集热器模型 | 第16-17页 |
2.3 地埋管传热模型 | 第17-23页 |
2.3.1 地埋管换热器TRNSYS模型 | 第17页 |
2.3.2 土壤源吸收式热泵地埋管换热分析 | 第17-23页 |
2.4 吸收式热泵模型 | 第23-25页 |
2.5 建筑负荷侧的数学模型 | 第25-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太阳能—土壤源吸收式热泵系统的TRNSYS模拟研究 | 第27-40页 |
3.1 太阳能—土壤源吸收式热泵系统的TRNSYS模型搭建 | 第27-28页 |
3.2 系统TRNSYS模型的描述与运行策略 | 第28-29页 |
3.3 系统在TRNSYS中各模块的描述与部分参数设计 | 第29-32页 |
3.3.1 吸收式热泵模块 | 第29-30页 |
3.3.2 太阳能集热器模块 | 第30页 |
3.3.3 地埋管换热器模块 | 第30页 |
3.3.4 水泵模块 | 第30页 |
3.3.5 其他模块 | 第30-32页 |
3.4 系统TRNSYS模型模拟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3.5 系统TRNSYS模型变工况模拟 | 第34-38页 |
3.5.1 变太阳能循环流量 | 第34-36页 |
3.5.2 变太阳能集热器集热面积 | 第36-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吸收式热泵多井换热实验研究 | 第40-54页 |
4.1 土壤源吸收式热泵系统实验台介绍 | 第40-46页 |
4.1.1 实验平台简介 | 第40页 |
4.1.2 地下埋管换热器系统 | 第40-42页 |
4.1.3 吸收式热泵系统 | 第42-44页 |
4.1.4 数据采集系统 | 第44-46页 |
4.2 实验目的和方案 | 第46页 |
4.2.1 实验目的 | 第46页 |
4.2.2 实验方案 | 第46页 |
4.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6-51页 |
4.3.1 土壤初始温度 | 第46-47页 |
4.3.2 地埋管总进出口温度 | 第47页 |
4.3.3 单位井深换热强度 | 第47-48页 |
4.3.4 各井土壤温度分布 | 第48-49页 |
4.3.5 吸收式热泵机组参数及系统能量平衡校核 | 第49-51页 |
4.4 土壤源吸收式热泵换热模型验证 | 第51-53页 |
4.4.1 实验与模拟工况介绍 | 第51页 |
4.4.2 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的验证 | 第51-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土壤源吸收式热泵不同工况下的模拟分析 | 第54-59页 |
5.1 热泵长期运行对地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场的影响 | 第54-55页 |
5.2 换热强度对地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场的影响 | 第55-57页 |
5.3 不同井间距对地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场的影响 | 第57-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