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基于四苯基乙烯的聚集诱导发光高分子的合成及其在基因递送体系中的应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3页
    1.1 聚集诱导发光第10-11页
    1.2 荧光纳米粒子第11-16页
        1.2.1 非共价键方法制备FNPS第12-13页
        1.2.2 共价键方法制备FNPs第13-16页
        1.2.3 生物医学应用第16页
    1.3 基因载体第16-22页
        1.3.1 高分子基因载体第17-21页
        1.3.2 无机纳米载体在基因转染中的应用第21页
        1.3.3 基因释放与追踪第21-22页
    1.4 课题的提出第22-23页
第二章 四苯基乙烯衍生物在提高复合体的稳定性及追踪DNA释放过程中的应用第23-44页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24-26页
        2.1.1 实验仪器与主要设备第24-25页
        2.1.2 材料与试剂第25-26页
        2.1.3 试剂的纯化与处理第26页
    2.2 四苯基乙烯(TPE)衍生物的合成第26-29页
        2.2.4 1,2-双(4-溴苯)-1,2-二苯乙烯(TPEDBr)的合成与表征第27页
        2.2.5 4,4’-二-硼酸基-四苯基乙烯(TPEDB)的合成与表征第27页
        2.2.6 胺基化聚甲基丙烯酸酯(PGMA)载体的合成第27-28页
        2.2.7 线性PGMA的合成第28页
        2.2.8 CDen的合成第28页
        2.2.9 PGMA-CD-EDA-G的合成第28-29页
    2.3 TPE衍生物和高分子的表征第29页
        2.3.1 核磁表征第29页
        2.3.2 红外表征第29页
        2.3.3 PGMA分子量的测定第29页
        2.3.4 元素分析第29页
    2.4 样品的制备第29-30页
    2.5 复合体的制备及其作为基因载体的性能研究第30-33页
        2.5.1 复合体的制备第30页
        2.5.2 表面形貌的测定第30页
        2.5.3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30-31页
        2.5.4 电位滴定第31页
        2.5.5 细胞毒性检测第31页
        2.5.6 流式细胞检测第31-32页
        2.5.7 体外转染效率的测定第32页
        2.5.8 复合体的稳定性测定第32页
        2.5.9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分析第32-33页
    2.6 结果与讨论第33-43页
        2.6.1 四苯基乙烯衍生物和高分子的表征第33-35页
        2.6.2 TPEDB在提高复合体稳定性中的作用第35-36页
        2.6.3 聚电解质的AIE现象第36-38页
        2.6.4 多功能体系的转染活性第38-43页
    2.7 本章结论第43-44页
第三章 四苯基乙烯衍生物在细胞核靶向基因释放体系中的应用第44-56页
    3.1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44-47页
        3.1.1 实验仪器与主要设备第44-45页
        3.1.2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45-46页
        3.1.3 试剂的纯化处理第46-47页
    3.2 四苯基乙烯(TPE)衍生物的合成第47页
    3.3 PEI-CD阳离子高分子的合成第47-48页
    3.4 产物的表征第48页
        3.4.1 核磁表征第48页
        3.4.2 红外表征第48页
    3.5 样品的制备第48页
    3.6 复合体的制备及其作为基因载体的性能研究第48-50页
        3.6.1 复合体的制备第48页
        3.6.2 聚合物纳米粒子的表征第48-49页
        3.6.3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49页
        3.6.4 缓冲容量的测定第49页
        3.6.5 细胞毒性的测定第49页
        3.6.6 体外转染效率的测定第49页
        3.6.7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第49页
        3.6.8 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高分子及DNA的定量第49-50页
    3.7 结果与讨论第50-55页
        3.7.1 四苯基乙烯衍生物和高分子的表征第50页
        3.7.2 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研究第50-51页
        3.7.3 复合体的表征第51-52页
        3.7.4 缓冲容量的测定第52-53页
        3.7.5 体外细胞毒性及转染实验第53-54页
        3.7.6 复合体的细胞内定位第54-55页
    3.8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5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蜈蚣化学成分分析及喹啉类物质的合成
下一篇:分散液相和磁固相萃取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