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家乐社会性别分工的构建及影响研究--基于四川省西昌市千村的实地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26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文献回顾 | 第14-22页 |
一、社会性别分工的理论研究 | 第14-17页 |
(一) 国外关于社会性别分工的理论研究 | 第14-15页 |
(二) 国内关于社会性别分工的理论研究 | 第15-17页 |
二、社会性别分工的经验研究 | 第17-20页 |
(一) 社会性别分工的现象研究 | 第17-18页 |
(二) 社会性别分工的原因研究 | 第18-19页 |
(三) 社会性别分工的影响研究 | 第19-20页 |
三、彝族社会性别研究 | 第20-21页 |
四、文献述评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概念的界定 | 第22-23页 |
一、性别分工的概念 | 第22页 |
二、社会性别分工的概念 | 第22-23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第六节 千村的基本情况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彝家乐的社会性别分工模式 | 第26-34页 |
第一节 彝家乐中男性的工作 | 第26-28页 |
一、承担彝家乐外部结构的修建 | 第26-27页 |
二、开发彝家乐的客源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彝家乐中女性的工作 | 第28-30页 |
一、承担彝家乐的餐饮与住宿服务 | 第28-29页 |
二、照顾家人的饮食起居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彝家乐社会性别分工的等级化特征 | 第30-34页 |
一、彝家乐社会性别分工的模式 | 第30-31页 |
二、神秘的分界线 | 第31-32页 |
三、社会性别分工模式的等级化特征讨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彝家乐社会性别分工的构建 | 第34-44页 |
第一节 彝家乐产业中资金资源的性别差异 | 第34-38页 |
一、彝家乐家庭的原始积累 | 第35-36页 |
二、资金积累的务工渠道 | 第36-38页 |
第二节 彝家乐产业中人脉资源的性别差异 | 第38-40页 |
第三节 彝家乐产业中技能资源的性别差异 | 第40-42页 |
一、彝家乐的修建与装潢 | 第40-41页 |
二、村中公共旅游设施的修建 | 第41-42页 |
第四节 彝家乐发展中男性优势的积累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社会性别分工对彝家乐发展的影响 | 第44-51页 |
第一节 社会性别分工对活动空间性别差异的影响 | 第44-46页 |
第二节 社会性别分工对彝家乐女主人经营能力的影响 | 第46-48页 |
第三节 社会性别分工对彝家乐产业发展的影响 | 第48-5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 第51-55页 |
第一节 千村彝家乐社会性别分工模式以及构建分析 | 第51-52页 |
第二节 社会性别分工对女性以及彝家乐的影响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