芩夏清热祛风汤颗粒剂治疗痰热夹风型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资料与方法 | 第10-14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10-11页 |
| 1.1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 1.2 诊断标准 | 第10-11页 |
| 1.3 纳入标准 | 第11页 |
| 1.4 排除标准 | 第11页 |
|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 第11页 |
| 2. 研究方案 | 第11-14页 |
| 2.1 分组方法 | 第11-12页 |
| 2.2 观察时点 | 第12页 |
| 2.3 治疗方法 | 第12页 |
| 2.4 临床观察项目 | 第12-13页 |
| 2.5 疗效标准 | 第13页 |
| 2.6 统计学处理 | 第13-14页 |
| 结果 | 第14-20页 |
| 1. 临床研究结果 | 第14-19页 |
| 1.1 一般资料情况 | 第14-15页 |
| 1.2 临床疗效结果 | 第15-18页 |
| 1.3 神经肽SP结果 | 第18-19页 |
| 2. 安全性观察 | 第19-20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20-27页 |
| 1. 现代医学研究 | 第20-21页 |
| 1.1 西医发病机制 | 第20页 |
| 1.2 神经源性炎症及神经肽SP | 第20页 |
| 1.3 复方甲氧那明胶囊作用机制及局限性 | 第20-21页 |
| 2. 中医对感染后咳嗽的认识 | 第21-23页 |
| 2.1 立法立方依据 | 第21-22页 |
| 2.2 前期研究成果 | 第22页 |
| 2.3 方药配伍及药理分析 | 第22-23页 |
| 3. 研究结果分析 | 第23-26页 |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第23页 |
| 3.2 临床疗效分析 | 第23-25页 |
| 3.3 两组神经肽SP比较 | 第25页 |
| 3.4 总疗效评价 | 第25-26页 |
| 4. 该研究的不足及对未来的展望 | 第26-27页 |
| 结论 | 第27-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 附录 | 第30-38页 |
| 致谢 | 第38-39页 |
| 文献综述 | 第39-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作者简历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