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一章、陈绍华设计风格的形成背景 | 第16-30页 |
一、陈绍华的设计之路 | 第16-18页 |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 第18-24页 |
(一) 本土文化与美学思想的浸染 | 第18-20页 |
(二) 中国传统艺术的感化 | 第20-22页 |
(三) 传统哲学思想的陶染 | 第22-24页 |
三、境外设计思想的启发 | 第24-27页 |
(一) 欧美现代设计理念的进入 | 第24-25页 |
(二) 日本设计风格的引导 | 第25-27页 |
四、国内设计领域现状的影响 | 第27-30页 |
(一) 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当代平面设计 | 第27页 |
(二) 从事教育工作引起对自身设计观念的反思 | 第27-30页 |
第二章 "大设计"观,陈绍华的核心设计理念 | 第30-38页 |
一、陈绍华的"大设计"观 | 第30-31页 |
二、"大设计"观的树立 | 第31-34页 |
(一) 审美意识的培养 | 第31-32页 |
(二) 创造能力的提升 | 第32-34页 |
三、做有的放矢的设计 | 第34-38页 |
(一) 设计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 第34-36页 |
(二) 设计的文化性——人文精神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对陈绍华设计风格及其艺术效果的深入解析 | 第38-50页 |
一、年轻气盛的理想主义者 | 第38-40页 |
(一) 绿,来自您的手——84年全国美展金奖作品 | 第38-39页 |
(二) 平面设计在中国展——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思考 | 第39-40页 |
二、"好另辟蹊径",反其道而行之 | 第40-42页 |
(一) 龙袍——特立独行的陈绍华设计公司标志 | 第40-41页 |
(二) 阿波罗——悬念广告的大胆尝试 | 第41-42页 |
三、精神内涵的终极体现 | 第42-44页 |
(一) 五环太极——五环太极,生生不息 | 第42-43页 |
(二) 长安花——天人长安,创意自然 | 第43-44页 |
四、现代风格的合理运用 | 第44-45页 |
(一) 同心结——团结和交流 | 第44-45页 |
(二) CRH——科技与速度 | 第45页 |
五、"生肖大王"的艺术情怀 | 第45-50页 |
第四章 "大设计"观对中国当代平面设计的启示 | 第50-58页 |
一、设计市场的改善——树立全民设计意识 | 第50-52页 |
(一) 从娃娃抓起——审美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 第50-51页 |
(二) 大众参与设计,设计服务大众 | 第51-52页 |
二、设计师的个人素养 | 第52-54页 |
(一) 个性化与创造性思维 | 第52页 |
(二) "精神内涵"是平面设计的灵魂 | 第52-53页 |
(三) 设计师的文化担当 | 第53-54页 |
三、平面设计中立体思维的延伸 | 第54-55页 |
四、设计立国 | 第55-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