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临床研究 | 第10-23页 |
一、病例选择 | 第10-11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10页 |
(二) 病例采集时间 | 第10页 |
(三) 病例选择 | 第10-11页 |
二、临床资料 | 第11-12页 |
(一) 一般资料 | 第11页 |
(二) 病例分组 | 第11-12页 |
三、治疗方法 | 第12-14页 |
(一) 术前准备 | 第12页 |
(二) 麻醉方法 | 第12页 |
(三) 手术方式 | 第12页 |
(四) 主要手术步骤 | 第12-14页 |
(五) 术后处理 | 第14页 |
(六) 术后随访 | 第14页 |
四、数据统计及疗效评定 | 第14-15页 |
(一) 统计数据(病历资料回顾及术后随访记录) | 第14-15页 |
(二) 疗效的判定标准 | 第15页 |
五、统计学处理 | 第15页 |
六、统计结果 | 第15-17页 |
(一) 术前两组年龄、损伤程度(骨折EVANS分型)、主要合并病 | 第15页 |
(二) 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 | 第15-16页 |
(三) 术后随访 | 第16页 |
(四) 结果分析 | 第16-17页 |
七、统计数据 | 第17-20页 |
(一) 术前两组年龄、EVANS分型、主要合并病的对比 | 第17-18页 |
(二)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 | 第18页 |
(三) 术后两组并发症对比 | 第18-19页 |
(四) 两组住院时间、下地时间对比 | 第19页 |
(五) 两年内内固定物或假体的松动或失效率对比 | 第19页 |
(六) 下地后1月、半年的HARRIS评分对比 | 第19-20页 |
(七) 下地后1月、半年的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 | 第20页 |
八、统计图表 | 第20-23页 |
讨论 | 第23-36页 |
一、股骨粗隆间的解剖特点 | 第23页 |
二、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原则 | 第23-24页 |
三、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 | 第24-27页 |
(一) 手术时间 | 第24-25页 |
(二) 术中出血量 | 第25页 |
(三) 术后并发症 | 第25-26页 |
(四) 住院时间、下地时间 | 第26页 |
(五) 内固定物或假体的松动或失效率对比 | 第26页 |
(六) HARRIS评分 | 第26-27页 |
四、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 第27-34页 |
(一) 适应症 | 第27页 |
(二) 术前准备 | 第27-28页 |
(三) 假体选择 | 第28-29页 |
(四) 麻醉 | 第29页 |
(五) 手术入路 | 第29-30页 |
(六) 术中注意问题 | 第30-32页 |
(七) 术后早期并发症防治 | 第32-34页 |
(八) 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 | 第34页 |
五、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缺点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综述 | 第4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附录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论文著作 | 第63-79页 |
详细摘要 | 第79-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