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柑桔类论文

基于柑橘倍性杂交后代的2n雌配子形成机制及体细胞杂种减数分裂遗传模式分析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缩略词表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30页
    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2 柑橘无核育种研究进展第14-17页
        2.1 柑橘无核机理研究第14-15页
        2.2 获得柑橘无核果实的方法第15-17页
    3 柑橘三倍体育种与应用研究第17-22页
        3.1 三倍体在果树上的研究概况第17-18页
        3.2 柑橘三倍体培育途径第18-21页
            3.2.1 二倍体间有性杂交第18-19页
            3.2.2 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第19-20页
            3.2.3 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第20-21页
            3.2.4 其它途径第21页
        3.3 柑橘三倍体的应用概况第21-22页
    4 柑橘 2n配子研究与应用第22-27页
        4.1 果树 2n配子研究概况第22-23页
        4.2 2n配子的形成机制及其遗传效应第23-25页
            4.2.1 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加倍(Pre-meiotic genome doubling)第23-24页
            4.2.2 减数分裂后染色体加倍(Post-meiotic genome duplication)第24页
            4.2.3 减数分裂染色体加倍(Meiotic genome doubling)第24-25页
        4.3 提高 2n配子比率的方法第25-27页
            4.3.1 物理诱导第25-26页
            4.3.2 化学试剂诱导第26页
            4.3.3 轮回杂交第26页
            4.3.4 2n花粉的分离纯化第26-27页
        4.4 2n配子在柑橘育种中的意义第27页
    5 柑橘体细胞杂种遗传规律研究第27-29页
        5.1 柑橘体细胞杂种的应用概况第27-28页
        5.2 柑橘体细胞杂种遗传规律研究第28-29页
    6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29-30页
第二章 以柑橘二倍体为母本与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杂交创制三倍体第30-46页
    1 引言第30页
    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0-35页
        2.1 实验材料第30-32页
        2.2 实验方法第32-35页
            2.2.1 杂交授粉第32页
            2.2.2 胚挽救第32-33页
            2.2.3 杂交后代的倍性鉴定第33页
            2.2.4 植株移栽第33-34页
            2.2.5 基因组DNA提取第34页
            2.2.6 SSR分子标记第34-35页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5-42页
        3.1 授粉、胚挽救及植株再生第35-39页
        3.2 倍性分析及植株移栽第39-40页
        3.3 杂交后代的分子鉴定第40-41页
        3.4 三倍体开花结果情况统计第41-42页
    4 讨论第42-46页
        4.1 影响三倍体育种效率的因素第42-44页
            4.1.1 坐果率对三倍体育种效率的影响第42-43页
            4.1.2 胚抢救对三倍体育种效率的影响第43页
            4.1.3 母本的胚性对三倍体育种效率的影响第43-44页
        4.2 四倍体后代的遗传组成第44-46页
第三章 ‘Nadorcott’橘橙 2n 雌配子形成遗传机制研究第46-60页
    1 引言第46页
    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6-49页
        2.1 实验材料第46-47页
        2.2 实验方法第47-49页
            2.2.1 全基因组DNA提取第47页
            2.2.2 PCR扩增第47页
            2.2.3 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47页
            2.2.4 毛细管凝胶电泳第47-48页
            2.2.5 数据分析第48-49页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9-57页
        3.1 引物的适用性分析第49-50页
        3.2 四倍体后代遗传组成分析第50-51页
        3.3 2n雌配子基因型分析第51-52页
        3.4 ‘Nadorcott’橘橙 2n雌配子形成的遗传机制第52-57页
    4. 讨论第57-60页
        4.1 多胚性 2X × 4X杂交组合中 4X后代的遗传组成探讨第57-58页
        4.2 ‘Nadorcott’橘橙 2n雌配子形成的遗传机制第58-59页
        4.3 2n配子在柑橘育种中的应用第59-60页
第四章 体细胞杂种NH减数分裂遗传模式分析第60-76页
    1 引言第60页
    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0-63页
        2.1 实验材料第60页
        2.2 实验方法第60-63页
            2.2.1 减数分裂时期染色体行为观察第60-61页
            2.2.2 基因组DNA提取第61页
            2.2.3 PCR扩增第61页
            2.2.4 毛细管凝胶电泳第61-62页
            2.2.5 数据分析第62-63页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3-72页
        3.1 NH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观察第63-64页
        3.2 SSR引物适用性分析第64-67页
        3.3 SSR遗传分离分析第67-71页
        3.4 亲本杂合性传递分析第71-72页
    4 讨论第72-76页
        4.1 MAC-PR是一种有效的多倍体基因分型方法第72-73页
        4.2 NH的遗传模式第73-75页
        4.3 中间型遗传模式下的染色体偏好性配对行为探讨第75页
        4.4 对未来柑橘育种的影响第75-76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6-79页
    1 针对柑橘某些特殊性状进行三倍体遗传改良第76-77页
    2 柑橘珠心胚与合子胚的发育动态研究第77页
    3 柑橘染色体着丝粒遗传定位研究第77-78页
    4 柑橘三倍体果实品质评价及特殊性状解析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92页
附录I SSR引物序列及反应体系第92-98页
附录II 作者简介及博士学习期间发表论文第98-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DNA甲基化参与调控Dazl生殖特异表达及其与男性生精障碍和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自适应特征尺度分解方法及其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