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使用高强钢筋的优点与问题 | 第11-12页 |
1.3 HRB600级钢筋相关性能指标 | 第12-13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5 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配置HRB600高强箍筋混凝土短柱拟静力试验设计 | 第18-32页 |
2.1 概述 | 第18页 |
2.2 试验模型 | 第18-19页 |
2.3 试件设计与制作 | 第19-21页 |
2.4 试件制作 | 第21-23页 |
2.5 加载装置 | 第23-24页 |
2.6 加载方案 | 第24-25页 |
2.7 测量与采集方案 | 第25-28页 |
2.7.1 测量内容 | 第25-26页 |
2.7.2 测点布置 | 第26-28页 |
2.8 混凝土性能 | 第28-29页 |
2.9 钢筋性能参数 | 第29-30页 |
2.10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配置HRB600高强箍筋混凝土短柱抗震试验现象研究 | 第32-54页 |
3.1 概述 | 第32页 |
3.2 试验加载方位 | 第32页 |
3.3 HSC-1 试验现象 | 第32-35页 |
3.4 HSC-2 试验现象 | 第35-36页 |
3.5 HSC-3 试验现象 | 第36-39页 |
3.6 HSC-4 试验现象 | 第39-40页 |
3.7 HSC-5 试验现象 | 第40-42页 |
3.8 HSC-6 试验现象 | 第42-43页 |
3.9 HSC-7 试验现象 | 第43-45页 |
3.10 HSC-8 试验现象 | 第45-47页 |
3.11 HSC-9 试验现象 | 第47-48页 |
3.12 HSC-10 试验现象 | 第48-50页 |
3.13 HSC-11 试验现象 | 第50-52页 |
3.1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配置HRB600高强箍筋的混凝土短柱抗震性能研究 | 第54-72页 |
4.1 概述 | 第54页 |
4.2 滞回曲线分析 | 第54-58页 |
4.2.1 配置HRB600高强钢筋短柱滞回曲线 | 第54-57页 |
4.2.2 滞回曲线共同特点 | 第57页 |
4.2.3 影响因素 | 第57-58页 |
4.3 骨架曲线分析 | 第58-64页 |
4.3.1 箍筋间距及轴压比的影响 | 第61-62页 |
4.3.2 箍筋强度及直径的影响 | 第62-64页 |
4.3.3 箍筋形式的影响 | 第64页 |
4.4 延性性能分析 | 第64-68页 |
4.4.1 延性的概念以及计算 | 第64-66页 |
4.4.2 构件延性数据及分析 | 第66-68页 |
4.5 高强箍筋应变观测分析 | 第68-7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破坏方式分析及弯剪承载力计算 | 第72-86页 |
5.1 概述 | 第72页 |
5.2 破坏方式分析 | 第72-75页 |
5.2.1 不同破坏方式的荷载—变形曲线 | 第72-73页 |
5.2.2 影响柱破坏方式的因素 | 第73-74页 |
5.2.3 破坏方式的判别计算与分析 | 第74-75页 |
5.3 弯剪破坏承载力 | 第75-83页 |
5.3.1 弯剪破坏承载力影响因素 | 第75-77页 |
5.3.2 我国规范的承载力计算 | 第77-78页 |
5.3.3 弯剪承载力公式 | 第78-82页 |
5.3.4 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 第82-8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3-8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6.1 结论 | 第86-87页 |
6.2 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