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陶瓷工业论文--陶瓷制品论文

稀土离子掺杂氧化钇陶瓷的制备与发光性质研究

作者简历第6-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45页
    1.1 氧化钇简介第19-21页
        1.1.1 氧化钇的晶体结构第19-20页
        1.1.2 氧化钇的物理化学性质第20-21页
        1.1.3 氧化钇的主要用途第21页
    1.2 透明陶瓷简介第21-27页
        1.2.1 基本概念第21-22页
        1.2.2 透明陶瓷的种类第22页
        1.2.3 影响陶瓷透明性的主要因素第22-24页
        1.2.4 透明陶瓷的制备工艺第24-27页
        1.2.5 透明陶瓷的应用第27页
    1.3 多孔陶瓷简介第27-30页
        1.3.1 基本概念第27-28页
        1.3.2 多孔陶瓷的应用第28页
        1.3.3 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第28-29页
        1.3.4 造孔剂法制备多孔陶瓷研究进展第29-30页
    1.4 稀土离子的能级和跃迁第30-34页
        1.4.1 稀土的电子层结构第30-31页
        1.4.2 三价稀土离子的能级结构第31-33页
        1.4.3 稀土离子电偶极跃迁第33-34页
    1.5 上转换发光简介第34-37页
        1.5.1 上转换发光现象第34页
        1.5.2 上转换发光机制第34-37页
    1.6 基于稀土离子发光特性的温度探测第37-39页
    1.7 氧化钇陶瓷研究进展第39-42页
        1.7.1 氧化钇透明陶瓷研究进展第39-42页
        1.7.2 氧化钇多孔陶瓷研究进展第42页
    1.8 本论文选题意义、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42-45页
        1.8.1 选题意义第42-43页
        1.8.2 研究内容第43-44页
        1.8.3 创新点第44-45页
第二章 Tm~(3+),Yb~(3+)共掺杂Y_2O_3透光陶瓷的制备与上转换发光研究第45-61页
    2.1 引言第45-47页
    2.2 实验部分第47-51页
        2.2.1 试剂与仪器第47-48页
        2.2.2 Y_2O_3:Tm,Yb陶瓷样品的制备第48-50页
        2.2.3 表征与分析第50-5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1-60页
        2.3.1 XRD分析第51-52页
        2.3.2 粉体SEM分析第52-53页
        2.3.3 陶瓷样品表面和断裂面形貌第53-54页
        2.3.4 陶瓷样品元素成分分析第54页
        2.3.5 陶瓷样品透光率第54-56页
        2.3.6 陶瓷样品上转换发光特性第56-57页
        2.3.7 陶瓷样品上转换发光功率依赖第57-59页
        2.3.8 陶瓷样品上转换发光产生机制第59-60页
    2.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三章 助剂BaF_2对Y_2O_3:Eu~(3+)透光陶瓷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研究第61-75页
    3.1 引言第61-62页
    3.2 实验部分第62-66页
        3.2.1 试剂与仪器第62-63页
        3.2.2 样品的制备第63-66页
        3.2.3 表征与分析第6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6-73页
        3.3.1 XRD分析第66-67页
        3.3.2 粉体样品SEM分析第67-68页
        3.3.3 陶瓷样品断裂面形貌第68-70页
        3.3.4 陶瓷透光率分析第70-71页
        3.3.5 发光性质分析第71-73页
    3.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四章 助剂La(OH)_3对Y_2O_3:Er~(3+)透光陶瓷结构和上转换发光的影响研究第75-87页
    4.1 引言第75页
    4.2 实验部分第75-79页
        4.2.1 试剂与仪器第75-76页
        4.2.2 样品的制备第76-78页
        4.2.3 表征与分析第78-7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9-86页
        4.3.1 XRD分析第79-80页
        4.3.2 粉体SEM分析第80-81页
        4.3.3 陶瓷样品断裂面形貌第81页
        4.3.4 陶瓷样品元素成分分析第81-82页
        4.3.5 陶瓷样品透光率分析第82-83页
        4.3.6 陶瓷样品上转换发光特性第83-85页
        4.3.7 陶瓷样品上转换发光机制第85-86页
    4.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五章 Ho~(3+),Yb~(3+)共掺杂Y_2O_3多孔陶瓷的制备与上转换发光研究第87-100页
    5.1 引言第87-88页
    5.2 实验部分第88-91页
        5.2.1 试剂与仪器第88-89页
        5.2.2 样品的制备第89-90页
        5.2.3 表征与分析第90-91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1-99页
        5.3.1 XRD分析第91-92页
        5.3.2 陶瓷样品元素成分分析第92-93页
        5.3.3 粉体SEM分析第93页
        5.3.4 陶瓷样品断裂面形貌第93-94页
        5.3.5 陶瓷样品的总气孔率和维氏硬度第94页
        5.3.6 陶瓷样品变温上转换发光特性第94-95页
        5.3.7 陶瓷样品上转换发光功率依赖第95-96页
        5.3.8 陶瓷样品上转换发光产生机制第96-97页
        5.3.9 上转换发光强度比温度依赖关系第97-98页
        5.3.10 温度相对灵敏度第98-99页
    5.4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六章 Er~(3+),Yb~(3+)共掺杂Y_2O_3多孔陶瓷的制备与上转换发光研究第100-116页
    6.1 引言第100-101页
    6.2 实验部分第101-104页
        6.2.1 试剂与仪器第101-102页
        6.2.2 样品的制备第102-104页
        6.2.3 表征与分析第104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04-114页
        6.3.1 XRD分析第104-105页
        6.3.2 粉体SEM分析第105-106页
        6.3.3 陶瓷样品断裂面形貌第106-107页
        6.3.4 陶瓷样品元素成分分析第107页
        6.3.5 陶瓷样品的总气孔率和维氏硬度第107-109页
        6.3.6 陶瓷样品变温上转换发光特性第109-110页
        6.3.7 陶瓷样品上转换发光功率依赖第110-111页
        6.3.8 陶瓷样品上转换发光产生机制第111-112页
        6.3.9 上转换发光强度比温度依赖关系第112-113页
        6.3.10 温度相对灵敏度第113-114页
    6.4 本章小结第114-11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6-119页
    7.1 结论第116-117页
    7.2 展望第117-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YB制药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
下一篇:锡硫化物功能纳米结构的结构和光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