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池模型的锂离子蓄电池快速充电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课题意义 | 第8-10页 |
1.2 充电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发展趋势 | 第11页 |
1.3 本文结构和研究内容 | 第11-14页 |
第二章 锂离子蓄电池模型分析及快速充电方法 | 第14-32页 |
2.1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理论研究 | 第14-16页 |
2.1.1 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基础 | 第14-15页 |
2.1.2 电池极化分析 | 第15-16页 |
2.2 电池模型及参数辨识 | 第16-24页 |
2.2.1 电池模型的选择 | 第16-18页 |
2.2.2 电池参数测试实验 | 第18-20页 |
2.2.3 电池参数辨识 | 第20-24页 |
2.3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24-27页 |
2.4 本文采用的充电策略 | 第27-30页 |
2.4.1 快速充电策略 | 第27-28页 |
2.4.2 充电参数的确定 | 第28-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蓄电池充电模糊PID控制与充电实验 | 第32-48页 |
3.1 控制方法的选择 | 第32页 |
3.2 模糊PID控制原理 | 第32-33页 |
3.3 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 第33-40页 |
3.3.1 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33-34页 |
3.3.2 模糊控制器变量的确定 | 第34页 |
3.3.3 量化因子、比例因子的确定 | 第34-35页 |
3.3.4 控制器的建立 | 第35-40页 |
3.4 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3.4.1 建立仿真模型 | 第40-41页 |
3.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1-42页 |
3.5 实验平台搭建 | 第42-44页 |
3.6 充电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3.6.1 三种充电实验 | 第44-46页 |
3.6.2 实验结果 | 第46-4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快速充电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48-60页 |
4.1 主电路设计参数与拓扑结构 | 第48页 |
4.2 主电路设计及计算 | 第48-54页 |
4.2.1 AC/DC电路参数计算 | 第48-51页 |
4.2.2 高频变压器的设计 | 第51-53页 |
4.2.3 双向DC/DC电路参数计算 | 第53-54页 |
4.3 控制电路的设计 | 第54-59页 |
4.3.1 控制芯片 | 第54-55页 |
4.3.2 IGBT驱动电路设计 | 第55-57页 |
4.3.3 电流采集电路 | 第57页 |
4.3.4 电压采集电路 | 第57-58页 |
4.3.5 温度采集电路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快速充电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60-68页 |
5.1 基于PIC的控制软件总体设计 | 第60-61页 |
5.2 软件控制系统的子程序设计 | 第61-66页 |
5.2.1 系统初始化子程序 | 第61-62页 |
5.2.2 A/D转换子程序 | 第62-63页 |
5.2.3 PWM输出子程序 | 第63-64页 |
5.2.4 去极化放电子程序 | 第64-65页 |
5.2.5 模糊PID控制子程序 | 第65-6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68-70页 |
6.1 本文主要工作 | 第68页 |
6.2 问题及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