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3D波束赋形系统级仿真平台实现及干扰协调方案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2页
    1.2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 论文结构安排第13-15页
第二章 MIMO技术的波束赋形技术综述第15-49页
    2.1 LTE-A系统综述第15-22页
        2.1.1 LTE-A系统架构第15-17页
        2.1.2 LTE-A关键技术第17-22页
    2.2 波束赋形技术综述第22-32页
        2.2.1 AAS天线阵列第23-28页
        2.2.2 信道模型第28-32页
    2.3 波束赋形方案第32-45页
        2.3.1 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方案第32-33页
        2.3.2 基于非码本的预编码方案第33-41页
        2.3.3 非码本预编码算法仿真第41-45页
    2.4 3D波束赋形方案第45-47页
        2.4.1 基于码本的3D波束赋形方案第45-46页
        2.4.2 基于非码本的3D波束赋形方案第46-47页
    2.5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三章 3D波束赋形系统级仿真平台设计第49-65页
    3.1 系统级仿真概述第49-50页
    3.2 仿真平台架构设计第50-51页
    3.3 仿真平台模块实现第51-63页
        3.3.1 网络拓扑第53-54页
        3.3.2 信道模型第54-55页
        3.3.3 用户接入第55-56页
        3.3.4 HARQ模块第56-57页
        3.3.5 业务模型第57-58页
        3.3.6 资源分配第58-59页
        3.3.7 干扰计算模块第59-63页
    3.4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四章 3D波束赋形中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案的研究与实现第65-77页
    4.1 3D波束赋形场景中的小区间干扰问题第65-66页
    4.2 3D波束赋形方案改进第66-70页
        4.2.1 方案描述第66-68页
        4.2.2 仿真结果分析第68-70页
    4.3 3D波束赋形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案改进第70-75页
        4.3.1 算法描述第70-74页
        4.3.2 仿真结果分析第74-75页
    4.4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五章 工作与展望第77-79页
    5.1 论文工作总结第77页
    5.2 下一步研究方向第77-79页
缩略语索引第79-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性能信道极化码译码算法的研究
下一篇:稀疏码多址接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