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1.1 县级政府 | 第16-17页 |
2.1.2 绩效评估 | 第17页 |
2.1.3 指标体系 | 第17-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2.1 行政生态理论 | 第18页 |
2.2.2 绩效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2.2.3 综合评价理论 | 第19-20页 |
第3章 沈阳市浑南区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置的现状分析 | 第20-39页 |
3.1 浑南区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置现状 | 第20-32页 |
3.1.1 构建方法 | 第20-22页 |
3.1.2 设置流程 | 第22-23页 |
3.1.3 考评办法 | 第23-25页 |
3.1.4 权重设定情况 | 第25-26页 |
3.1.5 指标内容 | 第26-29页 |
3.1.6 以浑南区商务局2013年指标体系为例 | 第29-32页 |
3.2 沈阳市浑南区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3.2.1 指标体系缺乏科学的客观标准 | 第32页 |
3.2.2 指标体系较为繁杂 | 第32-33页 |
3.2.3 回应公众关切相关的指标内容少、权重分配比例低 | 第33-34页 |
3.2.4 指标内容“短视”现象突出 | 第34页 |
3.2.5 缺乏对公务人员履职行为的考核指标 | 第34-35页 |
3.3 沈阳市浑南区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39页 |
3.3.1 未能实现与专家学者及社会公众的有效互动 | 第35-36页 |
3.3.2 未能构建起短期指标与战略性指标的有机联系 | 第36-37页 |
3.3.3 指标体系价值指向不明确 | 第37-39页 |
第4章 国内外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经验借鉴 | 第39-47页 |
4.1 国外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置概况 | 第39-42页 |
4.1.1 美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置 | 第39-40页 |
4.1.2 日本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置 | 第40-41页 |
4.1.3 英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置 | 第41-42页 |
4.2 国内典型县区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置经验 | 第42-44页 |
4.2.1 杭州市余杭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置 | 第42-43页 |
4.2.2 佛山市顺德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置 | 第43页 |
4.2.3 温州市龙湾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置 | 第43-44页 |
4.3 国外及国内其他地区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置的经验启示 | 第44-47页 |
4.3.1 与社会公众形成有效互动 | 第44-45页 |
4.3.2 指标体系简洁 | 第45页 |
4.3.3 创新创优列为奖励性指标 | 第45-47页 |
第5章 完善沈阳市浑南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置的对策建议 | 第47-55页 |
5.1 构建简单明了和简便易行的指标体系 | 第47-48页 |
5.1.1 精简指标数量 | 第47页 |
5.1.2 简化考评办法 | 第47-48页 |
5.2 增强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第48-49页 |
5.2.1 以多方有效沟通达成指标认同 | 第48-49页 |
5.2.2 引入第三方机构和社会公众对指标进行认定 | 第49页 |
5.3 加大回应公众关注类指标和战略性指标的考核权重 | 第49-51页 |
5.3.1 加大回应公众关注类指标的数量与权重 | 第49-50页 |
5.3.2 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指标分解为年度指标 | 第50-51页 |
5.4 增加对公务人员履职行为的考核指标 | 第51-53页 |
5.4.1 增加对公务人员担当意识的考核指标 | 第51-52页 |
5.4.2 增加对公务人员服务质量的考核指标 | 第52-53页 |
5.5 浑南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理想模型 | 第53-55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