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消化系及腹部疾病论文--肝及胆疾病论文--肝硬变论文

趋化轴CXCL12-CXCR4/CXCR7在肝硬化脾亢大鼠脾脏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0-21页
    1.1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概述第10-12页
    1.2 肝硬化脾亢并发外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研究进展第12-15页
        1.2.1 造血功能障碍第12-13页
        1.2.2 细胞吞噬破坏作用第13-14页
        1.2.3 免疫功能紊乱第14页
        1.2.4 脾脏的过分阻留第14-15页
    1.3 趋化因子及趋化因子受体的概述第15-16页
    1.4 趋化轴CXCL12-CXCR4/CXCR7的概述第16-19页
        1.4.1 趋化轴CXCL12-CXCR4/CXCR7与组织纤维化的关系第17-19页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9-20页
    1.6 技术路线第20-2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1-34页
    2.1 实验动物第21页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1-22页
    2.3 实验试剂第22-24页
        2.3.1 肝硬化脾亢模型所需试剂第22页
        2.3.2 HE染色试剂第22页
        2.3.3 Masson三色法试剂第22-23页
        2.3.4 免疫组化试剂第23页
        2.3.5 Western blot试剂第23-24页
        2.3.6 RT-PCR试剂第24页
    2.4 实验方法第24-33页
        2.4.1 肝硬化脾亢模型的建立第24页
        2.4.2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第24-25页
        2.4.3 HE常规染色检测第25-26页
        2.4.4 Masson三色法检测第26-27页
        2.4.5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第27-29页
        2.4.6 Western blot检测第29-31页
        2.4.7 RT-PCR检测第31-33页
        2.4.8 荧光定量PCR反应第33页
        2.4.9 数据处理第33页
    2.5 统计学方法第33-3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4-44页
    3.1 动物模型行为表现第34页
    3.2 肝脾外观形态变化第34-35页
    3.3 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第35-37页
    3.4 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第37-38页
    3.5 部分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第38页
    3.6 外周血细胞数量变化第38-39页
    3.7 脾指数、脾横径及脾长径的变化第39页
    3.8 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第39-41页
    3.9 蛋白印迹检测结果第41-42页
    3.10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第42-43页
    3.11 CXCL12、CXCR4、CXCR7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第43页
    3.12 CXCL12、CXCR4、CXCR7与脾脏胶原纤维面积的相关性第43-44页
4. 讨论第44-49页
    4.1 肝硬化脾亢的治疗现状第44页
    4.2 构建肝硬化脾亢模型的方法第44-46页
    4.3 趋化轴CXCL12-CXCR4/CXCR7在脾脏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第46-49页
5.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8页
缩写对照表第58-59页
附录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次性力竭运动对骨骼肌抗氧化防御功能和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下一篇: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肾衰竭氮质血症期阳虚质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