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办公建筑标准层及其空间模块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 研究范围 | 第16-18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研究 | 第20-32页 |
2.1 商务办公建筑 | 第20-24页 |
2.1.1 商务办公建筑的发展历程 | 第20-22页 |
2.1.2 商务办公建筑的发展动态 | 第22页 |
2.1.3 商务办公建筑的分类 | 第22-24页 |
2.2 标准层 | 第24-25页 |
2.2.1 标准层的基本含义 | 第24页 |
2.2.2 商务办公标准层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2.3 模块 | 第25-27页 |
2.3.1 模块与模块化设计 | 第25-26页 |
2.3.2 模块的特征、属性及优势 | 第26-27页 |
2.4 建筑空间模块 | 第27-31页 |
2.4.1 建筑空间模块的理论研究 | 第27-28页 |
2.4.2 建筑空间模块的实践 | 第28-31页 |
2.5 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商务办公建筑标准层及其空间构成 | 第32-44页 |
3.1 商务办公建筑标准层设计 | 第32-40页 |
3.1.1 标准层的平面形式 | 第32-33页 |
3.1.2 标准层的平面规模与得房率 | 第33-34页 |
3.1.3 标准层与竖向分区设计 | 第34-37页 |
3.1.4 标准层与建筑造型 | 第37-39页 |
3.1.5 标准层与消防新规 | 第39-40页 |
3.2 标准层的内部空间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 第40-43页 |
3.2.1 标准层的空间构成 | 第40-42页 |
3.2.2 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 | 第42-43页 |
3.3 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标准层内部空间模块设计 | 第44-78页 |
4.1 办公模块设计 | 第44-54页 |
4.1.1 办公模块的划分 | 第44-46页 |
4.1.2 办公子系统模块设计 | 第46-49页 |
4.1.3 办公模块设计的相关技术要点 | 第49-54页 |
4.2 核心筒模块设计 | 第54-61页 |
4.2.1 电梯空间模块设计 | 第54-56页 |
4.2.2 核心筒模块内部空间组织 | 第56-58页 |
4.2.3 核心筒模块内其他空间模块设计 | 第58-59页 |
4.2.4 核心筒模块效率的提高 | 第59-61页 |
4.3 外立面模块设计 | 第61-73页 |
4.3.1 外立面模块与室内外空间 | 第61-63页 |
4.3.2 外立面模块选材与构造形式 | 第63-67页 |
4.3.3 外立面模块标准段设计 | 第67-69页 |
4.3.4 外立面模块的设计趋势 | 第69-73页 |
4.4 拓展模块设计 | 第73-75页 |
4.4.1 空中大堂 | 第73-74页 |
4.4.2 行政会所 | 第74页 |
4.4.3 空中花园 | 第74-75页 |
4.5 模块选取的评价体系 | 第75-77页 |
4.5.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步骤 | 第75-76页 |
4.5.2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模块选取中的运用 | 第76-77页 |
4.6 小结 | 第77-78页 |
第5章 相关案例研究与展望 | 第78-92页 |
5.1 商务办公建筑标准层设计实例分析 | 第78-84页 |
5.1.1 背景分析 | 第78-79页 |
5.1.2 标准层内部空间设计亮点 | 第79-81页 |
5.1.3 标准层设计与外部空间塑造 | 第81-84页 |
5.2 商务办公建筑标准层空间模块实例分析 | 第84-88页 |
5.2.1 背景分析 | 第84-85页 |
5.2.2 模块体系的构建 | 第85页 |
5.2.3 办公和核心筒空间模块的设计成果 | 第85-88页 |
5.3 展望 | 第88-92页 |
5.3.1 系统化分级的完善 | 第88-89页 |
5.3.2 前沿设计理念的应用 | 第89-91页 |
5.3.3 节点设计的标准化 | 第91-92页 |
结论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学术活动 | 第96-97页 |
附录B 调研十个商务办公建筑实证 | 第97-99页 |
附录C 电梯流量计算方法 | 第99-100页 |
附录D 电梯常用土建尺寸表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