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光催化多组分反应的研究 | 第10-19页 |
1.2.1 金属络合物作为光催化剂催化的多组分反应 | 第11-14页 |
1.2.2 有机染料作为光催化剂催化的多组分反应 | 第14-16页 |
1.2.3 其它光催化剂催化的多组分反应 | 第16-17页 |
1.2.4 无光催化剂条件下光促进的多组分反应 | 第17-19页 |
1.3 丙二腈参与的有机合成反应 | 第19-24页 |
1.3.1 合成色烯类衍生物 | 第19-21页 |
1.3.2 合成吡唑类衍生物 | 第21页 |
1.3.3 合成螺环羟吲哚衍生物 | 第21-22页 |
1.3.4 合成四唑衍生物 | 第22页 |
1.3.5 合成吡咯类衍生物 | 第22-23页 |
1.3.6 合成吡啶类衍生物 | 第23-24页 |
1.4 工作设想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由丙二腈、靛红和可烯醇化的化合物三组分一锅合成螺吡喃环吲哚酮类衍生物 | 第26-53页 |
2.1 引言 | 第26-27页 |
2.1.1 研究背景 | 第26页 |
2.1.2 课题的提出 | 第26-27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7-33页 |
2.2.1 反应条件的筛选 | 第27-29页 |
2.2.2 底物的拓展 | 第29-32页 |
2.2.3 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32-33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33-52页 |
2.3.1 仪器与试剂 | 第33-34页 |
2.3.2 实验步骤 | 第34页 |
2.3.3 产物的表征 | 第34-52页 |
2.4 结论 | 第52-53页 |
第三章 由两组分丙二腈、吲哚和水杨醛四组分一锅合成色烯并[2,3-b]吡啶衍生物 | 第53-70页 |
3.1 引言 | 第53-54页 |
3.1.1 研究背景 | 第53页 |
3.1.2 课题的提出 | 第53-54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54-59页 |
3.2.1 反应条件的筛选 | 第54-56页 |
3.2.2 底物的拓展 | 第56-59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59-69页 |
3.3.1 仪器与试剂 | 第59-60页 |
3.3.2 实验步骤 | 第60页 |
3.3.3 产物的表征 | 第60-69页 |
3.4 结论 | 第69-70页 |
第四章 由丙二腈、醛和氰基丙酮三组分一锅合成2-氨基-4H-吡喃衍生物 | 第70-90页 |
4.1 引言 | 第70-71页 |
4.1.1 研究背景 | 第70-71页 |
4.1.2 课题的提出 | 第71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71-77页 |
4.2.1 反应条件的筛选 | 第71-73页 |
4.2.2 底物的拓展 | 第73-77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77-89页 |
4.3.1 仪器与试剂 | 第77页 |
4.3.2 实验步骤 | 第77页 |
4.3.3 产物的表征 | 第77-89页 |
4.4 结论 | 第89-9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5页 |
附录 | 第105-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