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1.2 复合式热源热泵的发展及研究 | 第11-13页 |
1.3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1 直膨式太阳能蒸发器形式及数学模型研究 | 第13页 |
1.3.2 直膨式太阳能蒸发器与压缩机匹配方式研究 | 第13页 |
1.3.3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不同实验环境条件下运行效果研究 | 第13-14页 |
1.4 太阳能-地源热泵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1 太阳能-地源热泵原理研究 | 第14-15页 |
1.4.2 太阳能-地源热泵设计方案研究 | 第15页 |
1.4.3 太阳能-地源热泵运行及控制策略研究 | 第15-16页 |
1.5 冷却塔-地源热泵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5.1 冷却塔运行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7页 |
1.5.2 冷却塔-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 | 第17-18页 |
1.6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页 |
1.7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7.1 课题来源 | 第18-19页 |
1.7.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实验平台、实验方案,数据处理 | 第20-28页 |
2.1 直膨式太阳能-土壤源双热源热泵热水实验系统简介 | 第20-22页 |
2.1.1 系统概况 | 第20-21页 |
2.1.2 系统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2.2 冷却塔-地源热泵空调热水实验系统简介 | 第22-23页 |
2.2.1 系统概况 | 第22页 |
2.2.2 系统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2.3 实验仪器及方案 | 第23-25页 |
2.3.1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3.2 实验方案 | 第24-25页 |
2.4 部分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25-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直膨式太阳能-土壤源双热源热泵热水系统热源贡献率研究 | 第28-49页 |
3.1 系统的热负荷分析 | 第28-29页 |
3.2 不同季节系统实测性能分析 | 第29-42页 |
3.2.1 夏季系统运行工况测试分析 | 第29-33页 |
3.2.2 过渡季节系统运行工况测试分析 | 第33-37页 |
3.2.3 冬季系统运行工况测试分析 | 第37-42页 |
3.3 全年不同太阳辐射强度和不同工况下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 第42-46页 |
3.3.1 直膨式太阳能工况 | 第42页 |
3.3.2 直膨式太阳能-土壤源工况 | 第42-43页 |
3.3.3 太阳能蒸发器集热能力 | 第43-46页 |
3.4 系统全年热源作用效果分析 | 第46-47页 |
3.4.1 系统全年单独土壤源热泵系统产热水 | 第46页 |
3.4.2 系统全年多工况运行产热水效果分析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冷却塔-地源热泵空调热水系统热量多级分流分析 | 第49-58页 |
4.1 建筑负荷分析 | 第49-51页 |
4.1.1 全年生产热水需求量 | 第49页 |
4.1.2 全年空调制冷、采暖需求量 | 第49-51页 |
4.2 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 第51-55页 |
4.2.1 单独制热水工况 | 第51-52页 |
4.2.2 冬季单独空调采暖工况 | 第52-53页 |
4.2.3 夏季空调制冷工况 | 第53-55页 |
4.3 系统热量多级分流效果计算 | 第55-57页 |
4.3.1 热量多级分流系统全年生产热水分析 | 第55-56页 |
4.3.2 热量多级分流系统全年空调采暖分析 | 第56页 |
4.3.3 热量多级分流系统全年空调制冷分析 | 第56页 |
4.3.4 热量多级分流系统全年土壤冷热不平衡率分析 | 第56-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冷却塔-地源热泵空调热水系统热量多级分流模拟 | 第58-72页 |
5.1 TRNSYS软件介绍 | 第58页 |
5.1.1 TRNSYS软件简介 | 第58页 |
5.2 仿真研究路线 | 第58-60页 |
5.2.1 建筑逐时负荷仿真路线 | 第58-59页 |
5.2.2 热量多级分流系统仿真路线 | 第59-60页 |
5.3 仿真气象参数选择 | 第60-61页 |
5.4 建筑逐时负荷模型搭建 | 第61-64页 |
5.4.1 空调时间分配 | 第61页 |
5.4.2 围护结构体系参数 | 第61-63页 |
5.4.3 建筑室内参数选择 | 第63页 |
5.4.4 建筑逐时负荷模型 | 第63-64页 |
5.5 系统模型搭建 | 第64-65页 |
5.5.1 热水系统模型 | 第64页 |
5.5.2 空调采暖系统模型 | 第64-65页 |
5.5.3 空调制冷系统模型 | 第65页 |
5.6 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 第65-70页 |
5.6.1 建筑逐时负荷分析 | 第65-66页 |
5.6.2 热水系统仿真分析 | 第66-67页 |
5.6.3 空调采暖仿真分析 | 第67-68页 |
5.6.4 空调制冷仿真分析 | 第68-69页 |
5.6.5 土壤平均温度分析 | 第69-7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5页 |
6.1 结论 | 第72-73页 |
6.2 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