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 第13-28页 |
1 前言 | 第13-14页 |
2 活性炭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 | 第14-21页 |
2.1 活性炭的结构性质 | 第14-15页 |
2.2 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 第15-16页 |
2.3 KOH-ACs的制备机理 | 第16-17页 |
2.4 影响活性炭性质的制备因素 | 第17-21页 |
3 活性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 | 第21-25页 |
3.1 吸附机理和吸附作用力 | 第21-22页 |
3.2 吸附等温线和吸附模型 | 第22-23页 |
3.3 影响活性炭吸附有机污染物的因素 | 第23-25页 |
4 存在问题和论文研究基本思路 | 第25-28页 |
4.1 存在问题 | 第25-26页 |
4.2 研究目标与基本思路 | 第26-28页 |
第二章 KOH活化生物质制备活性炭及吸附对硝基苯酚和硝基苯的规律 | 第28-43页 |
1 前言 | 第28-2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2.2 优化制备的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 | 第30-31页 |
2.3 KOH-ACs的制备和表征 | 第31页 |
2.4 吸附实验,等温线拟合和回归分析 | 第31-3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2页 |
3.1 响应面分析和模型优化 | 第32-38页 |
3.2 生物质组分对KOH-ACs孔隙性质的影响 | 第38-40页 |
3.3 生物质组分对KOH-ACs吸附对硝基苯酚和硝基苯的影响 | 第40-42页 |
4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KOH活化无烟煤制备活性炭及吸附典型芳香有机物的规律与机制 | 第43-62页 |
1 前言 | 第43-4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5-49页 |
2.1 优化制备的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 | 第45-46页 |
2.2 KOH-ACs的制备与表征 | 第46页 |
2.3 化合物 | 第46-47页 |
2.4 吸附实验 | 第47-48页 |
2.5 等温线拟合和回归分析 | 第48-49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9-61页 |
3.1 KOH活化无烟煤优化制备活性炭 | 第49-52页 |
3.2 KOH-AC吸附有机物的规律和机制 | 第52-61页 |
4 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第62-64页 |
1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2 创新点 | 第63页 |
3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9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