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进化理论的时尚产品设计心理实证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9-3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9-21页 |
1.1.1 时尚的渗透性时代 | 第19页 |
1.1.2 时尚经济一体化 | 第19-20页 |
1.1.3 时尚的进化视角解读 | 第20-21页 |
1.2 国内外时尚相关研究现状 | 第21-27页 |
1.2.1 基于社会学的时尚研究 | 第21-23页 |
1.2.2 基于科学的美学及艺术研究 | 第23-25页 |
1.2.3 基于进化的消费行为研究 | 第25-26页 |
1.2.4 对研究现状的评析 | 第26-2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7-30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1.3.2 研究的意义 | 第28-30页 |
第2章 研究框架与研究假设 | 第30-70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30-33页 |
2.1.1 繁衍模块与择偶策略 | 第30页 |
2.1.2 炫耀性假设 | 第30-31页 |
2.1.3 时尚产品的概念及范围 | 第31-32页 |
2.1.4 时尚与流行的区别 | 第32-3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33-37页 |
2.2.1 进化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 第33-34页 |
2.2.2 性选择理论 | 第34-35页 |
2.2.3 原型及设计情感体验 | 第35-37页 |
2.2.4 需要动机理论及卷入度 | 第37页 |
2.3 研究问题 | 第37-57页 |
2.3.1 形成时尚产品的基础 | 第38-41页 |
2.3.2 塑造时尚产品的手段 | 第41-49页 |
2.3.3 追求时尚产品的根本动机 | 第49-51页 |
2.3.4 时尚产品设计心理的核心 | 第51-57页 |
2.4 研究假设与模型 | 第57-64页 |
2.4.1 时尚产品的设计心理的逻辑假设 | 第58-59页 |
2.4.2 时尚产品刺激因素作用机制假设 | 第59-60页 |
2.4.3 设计心理调节因素的作用假设 | 第60-62页 |
2.4.4 人口统计变量的影响假设 | 第62页 |
2.4.5 研究模型的确立 | 第62-64页 |
2.5 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64-70页 |
2.5.1 总体研究方法 | 第64-65页 |
2.5.2 数据分析与检验方法 | 第65-69页 |
2.5.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69-70页 |
第3章 实证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70-90页 |
3.1 深度访谈设计与执行 | 第70-73页 |
3.1.1 深度访谈方法的选取 | 第70-71页 |
3.1.2 拟定深度访谈提纲 | 第71-72页 |
3.1.3 深度访谈对象的选取 | 第72页 |
3.1.4 深度访谈的实施 | 第72-73页 |
3.2 概念的操作化 | 第73-86页 |
3.2.1 参与刺激变量的操作化 | 第74-78页 |
3.2.2 心理动机及感知变量的操作化 | 第78-82页 |
3.2.3 消费者人际知觉行为变量的操作化 | 第82-84页 |
3.2.4 人口统计变量的测量 | 第84-86页 |
3.3 问卷的拟定和调查实施 | 第86-90页 |
3.3.1 问卷的编拟 | 第86-87页 |
3.3.2 问卷前测及修订 | 第87-88页 |
3.3.3 抽样调查的实施 | 第88-90页 |
第4章 时尚产品设计及消费心理现状分析 | 第90-119页 |
4.1 样本分布状况 | 第90-92页 |
4.1.1 样本结构 | 第90-92页 |
4.2 变量的信度效度检验 | 第92-104页 |
4.2.1 量表的信度检验 | 第92-93页 |
4.2.2 量表的效度检验和变量维度划分 | 第93-104页 |
4.3 产品设计心理变量的现状分析 | 第104-113页 |
4.3.1 时尚产品设计外形特征分析 | 第104-106页 |
4.3.2 高昂代价变量的现状分析 | 第106-107页 |
4.3.3 择偶策略变量的现状分析 | 第107-109页 |
4.3.4 审美价值变量的现状分析 | 第109-111页 |
4.3.5 炫耀价值变量的现状分析 | 第111-112页 |
4.3.6 自我监测变量的现状分析 | 第112页 |
4.3.7 群体压力变量的现状分析 | 第112-113页 |
4.4 人口变量在时尚产品设计心理上的现状差异 | 第113-119页 |
4.4.1 时尚产品设计心理在性别上的差异 | 第113-115页 |
4.4.2 时尚产品设计心理在年龄上的差异 | 第115-116页 |
4.4.3 时尚产品设计心理在职业上的差异 | 第116-117页 |
4.4.4 时尚产品设计在婚恋状态上的差异 | 第117-119页 |
第5章 时尚产品设计心理假设验证分析 | 第119-153页 |
5.1 时尚产品设计消费心理及行为机制 | 第119-128页 |
5.1.1 择偶策略对审美价值的影响 | 第119-123页 |
5.1.2 审美价值对炫耀价值的影响 | 第123-125页 |
5.1.3 时尚产品炫耀价值对购买意愿的作用 | 第125-128页 |
5.2 时尚产品设计中参与刺激因素的作用机制 | 第128-140页 |
5.2.1 时尚产品外形的作用机制 | 第128-136页 |
5.2.2 时尚产品高昂代价的作用机制 | 第136-140页 |
5.3 时尚产品设计中调节因素的作用机制 | 第140-143页 |
5.3.1 自我监控状态的调节效应检验 | 第140-141页 |
5.3.2 群体压力敏感性的调节效应检验 | 第141-143页 |
5.4 原有研究假设的分析结果 | 第143-146页 |
5.4.1 时尚产品设计心理及行为作用机制 | 第144-145页 |
5.4.2 时尚产品设计中刺激因素作用机制 | 第145页 |
5.4.3 时尚产品设计调节因素作用机制 | 第145-146页 |
5.4.4 人口变量对时尚的心理需求差异 | 第146页 |
5.5 时尚产品设计心理模型的现实检视 | 第146-153页 |
第6章 基于进化心理的时尚产品评价模型 | 第153-170页 |
6.1 产品设计评价方法 | 第153-154页 |
6.2 人工神经网络的评估研究 | 第154-157页 |
6.2.1 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和特点 | 第154-157页 |
6.2.2 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 | 第157页 |
6.3 基于神经网络的时尚产品评估案例 | 第157-167页 |
6.3.1 时尚产品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 第158-162页 |
6.3.2 时尚产品设计网络模型构建 | 第162-164页 |
6.3.3 网络的训练及检验结果 | 第164-167页 |
6.4 时尚产品评价软件的构建 | 第167-170页 |
6.4.1 时尚产品评价软件构架 | 第167页 |
6.4.2 时尚产品评价软件界面布局 | 第167-169页 |
6.4.3 时尚产品评价软件操作流程 | 第169-170页 |
结论 | 第170-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173-184页 |
致谢 | 第184-185页 |
附录1 调查问卷 | 第185-192页 |
附录2 用户的深度访谈提纲 | 第192-193页 |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项目及学术论文 | 第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