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目前的发展状况 | 第12-13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配电网自动化及IEC61850标准应用 | 第15-31页 |
2.1 配电网通信网络 | 第15-19页 |
2.1.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结构 | 第15-16页 |
2.1.2 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异地网络保护问题分析 | 第16-18页 |
2.1.3 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侧和馈线侧的逻辑接口配置 | 第18-19页 |
2.2 隧道技术 | 第19-20页 |
2.3 IEC61850标准内容概述 | 第20-27页 |
2.3.1 变电站分层分布信息模型 | 第22页 |
2.3.2 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 | 第22-24页 |
2.3.3 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和特定通信服务接口(SCSM) | 第24-25页 |
2.3.4 ACSI映射到具体的通信模型 | 第25-27页 |
2.4 MMS理论 | 第27-30页 |
2.4.1 MMS概述 | 第27页 |
2.4.2 MMS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 | 第27-29页 |
2.4.3 MMS通信模型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馈线自动化异地信息交互模型 | 第31-47页 |
3.1 异地信息交互系统结构 | 第31-32页 |
3.2 基于IEC 61850的异地信息交换模型建模 | 第32-38页 |
3.2.1 变电站侧虚拟IED信息模型 | 第33-35页 |
3.2.2 馈线侧虚拟IED信息模型 | 第35-37页 |
3.2.3 两端虚拟IED实体的服务流程 | 第37-38页 |
3.3 异地信息交换IED服务构建 | 第38-45页 |
3.3.1 变电站侧虚拟IED服务构建 | 第38-43页 |
3.3.2 馈线侧虚拟IED服务构建 | 第43-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IEC61850协议栈应用开发 | 第47-73页 |
4.1 协议栈的通信集分类解析 | 第47-49页 |
4.1.1 客户/服务器通信框架 | 第47-48页 |
4.1.2 GOOSE、多播采样值及单播采样值通信框架 | 第48-49页 |
4.2 基于MMS的客户/服务协议栈应用开发 | 第49-61页 |
4.2.1 基于C语言的IED模型描述 | 第50-54页 |
4.2.2 ACSI对象模型的MMS映射 | 第54-59页 |
4.2.3 ACSI服务模型的MMS映射 | 第59-61页 |
4.3 客户/服务器通信服务的实现 | 第61-68页 |
4.3.1 基本MMS对象的基本服务 | 第64-65页 |
4.3.2 报告对象和日志对象服务 | 第65-68页 |
4.4 GOOSE通信服务的实现 | 第68-71页 |
4.5 本章总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基于开源IEC61850协议栈的配网自动化异地信息交互系统试验 | 第73-93页 |
5.1 系统测试软硬件简介 | 第73-77页 |
5.1.1 测试软件介绍 | 第73-76页 |
5.1.2 IED硬件平台介绍 | 第76-77页 |
5.2 试验方案设计 | 第77-81页 |
5.2.1 硬件方案 | 第77-78页 |
5.2.2 软件方案 | 第78-81页 |
5.3 试验过程 | 第81-92页 |
5.3.1 生成配电自动化虚拟IED模型 | 第81-82页 |
5.3.2 协议栈功能性验证 | 第82-86页 |
5.3.3 GOOSE报文时间约束验证 | 第86-9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3-95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93-9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