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范畴界定 | 第8-9页 |
1.2.1 定向增发 | 第8页 |
1.2.2 公司经营绩效 | 第8-9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4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2 定向增发的相关理论和现状分析 | 第16-29页 |
2.1 定向增发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2.1.1 定向增发与信息不对称 | 第16页 |
2.1.2 定向增发与监督效应 | 第16-17页 |
2.1.3 定向增发与管理防御 | 第17页 |
2.1.4 定向增发与流通成本 | 第17页 |
2.1.5 定向增发与盈余管理 | 第17-18页 |
2.2 定向增发市场困境分析 | 第18-29页 |
2.2.1 定向增发的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2.2.2 定向增发的发展现状 | 第19-26页 |
2.2.3 定向增发的政策分析 | 第26-29页 |
3 模型构建 | 第29-35页 |
3.1 因子分析综合得分模型设计 | 第29页 |
3.2 财务指标体系设计 | 第29-30页 |
3.3 数据样本与来源 | 第30-31页 |
3.4 定向增发与公司经营绩效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1-35页 |
3.4.1 盈利能力分析 | 第32-33页 |
3.4.2 偿债能力分析 | 第33页 |
3.4.3 营运能力分析 | 第33-34页 |
3.4.4 发展能力分析 | 第34-35页 |
4 实证检验 | 第35-46页 |
4.1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第35页 |
4.2 因子分析的适用性验证 | 第35-36页 |
4.3 定向增发后上市公司绩效变化的实证结果 | 第36-42页 |
4.3.1 因子分析综合得分模型 | 第36-41页 |
4.3.2 因子分析的结果 | 第41页 |
4.3.3 显著性T检验 | 第41-42页 |
4.4 定向增发上市公司与非定向增发上市公司的绩效对比 | 第42-46页 |
4.4.1 有关控制变量的选择 | 第42-44页 |
4.4.2 样本公司综合得分情况 | 第44-46页 |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6-49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6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6-49页 |
5.2.1 加强公司治理,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 | 第46-47页 |
5.2.2 强化募集资金的使用机制,提升投融资之间的转化效率 | 第47页 |
5.2.3 加强内部控制,强化募集资金使用的事中监督 | 第47-48页 |
5.2.4 鼓励大股东在市场规则下,适当参与定向增发的认购 | 第48页 |
5.2.5 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市场的外部监督作用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