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科学、科学研究论文--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论文--中国论文

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联盟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0页
   ·研究背景第16-17页
   ·研究动因第17-18页
     ·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合作技术创新的需求第17页
     ·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的需求第17页
     ·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和运行的需求第17-18页
   ·研究目标第18页
   ·研究方法第18页
   ·基本框架第18-20页
第二章 文献述评第20-48页
   ·创新联盟研究综述第20-41页
     ·创新联盟概念第20-21页
     ·创新联盟特征第21-22页
     ·创新联盟机制研究第22-41页
   ·非营利组织研究综述第41-44页
     ·非营利组织概念和特征第41-42页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机制研究第42-43页
     ·小结第43-44页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44-48页
     ·协同学理论第44-46页
     ·契约理论第46-48页
第三章 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联盟分析第48-60页
   ·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现状分析第48-51页
     ·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第48-50页
     ·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开展创新合作必要性第50-51页
   ·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联盟的内涵与特征第51-55页
     ·定位第51-52页
     ·特征第52-53页
     ·主要任务第53-54页
     ·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联盟与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对比分析第54-55页
   ·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联盟的建设的可行性第55-60页
     ·政府大力推动合作技术创新第55-56页
     ·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开放合作的经验积累第56-57页
     ·合作主体的资源条件分析第57-60页
第四章 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联盟建设与运行机制框架研究第60-66页
   ·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联盟序参量第60页
   ·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联盟序参量发展瓶颈第60-63页
     ·"四棵树"法第61-62页
     ·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联盟动力的发展瓶颈第62页
     ·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联盟组织管理的发展瓶颈第62-63页
     ·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联盟管理支撑与保障措施的发展瓶颈第63页
   ·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联盟建设与运行机制框架第63-66页
第五章 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联盟动力机制第66-72页
   ·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联盟动因第66-67页
     ·理论动因第66-67页
     ·现实动因第67页
   ·利益分配机制第67-72页
     ·利益分配原则第68页
     ·利益分配内容第68页
     ·利益分配方法第68-72页
第六章 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联盟组织管理机制第72-82页
   ·成员单位选择第72-76页
     ·成员单位选择原则第72-73页
     ·成员单位选择标准第73-75页
     ·成员单位选择过程和模型第75-76页
   ·组织模式第76-78页
   ·治理结构第78-82页
第七章 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联盟支撑和保障机制第82-88页
   ·政策制度保障框架第82-84页
     ·政府政策法律第83页
     ·内部管理制度体系第83-84页
   ·科研经费的投入与分配第84-85页
   ·定期考评第85-88页
第八章 案例分析第88-94页
   ·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联盟(浙江省)背景第88页
   ·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联盟(浙江省)的建设目标第88页
   ·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联盟(浙江省)组织运行机制第88-93页
     ·动力机制第88-90页
     ·组织管理机制第90-92页
     ·支撑和保障机制第92-93页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九章 结论及展望第94-96页
   ·本文的基本结论第94-95页
   ·论文的贡献和创新之处第95页
   ·研究的局限性与进一步研究方向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98页
致谢第98-100页
研究课题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0-102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102-104页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104-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古德曼反事实条件句难题
下一篇:论我国海洋环境侵权的法律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