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明代哲学(1368~1644年)论文--王守仁(王阳明,1472~1528年)及陆王学派论文

教化视域中的致良知教--以钱德洪、欧阳德、邹守益为中心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21页
    一、问题缘起及其意义第9-11页
    二、前人研究综述第11-18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21页
第一章 对王阳明“致良知”教的两种不同定位第21-31页
    第一节 哲学理论第21-24页
    第二节 精神信仰第24-27页
    第三节 成德成人——对“致良知”教的反思与再定位第27-31页
第二章 教化视域中“致良知”教的三种实践进路第31-57页
    第一节 钱德洪的后天诚意之学第31-40页
        一、钱德洪所受良知教及其思想历程第31-36页
        二、“为善去恶”的实践宗旨第36-40页
    第二节 欧阳德的体用一贯之学第40-48页
        一、欧阳德的“良知”与“知识”之辩第40-44页
        二、“循其良知”的实践宗旨第44-48页
    第三节 邹守益的戒惧之学第48-57页
        一、邹守益良知观的契入和贞定第48-52页
        二、“戒惧”的本体工夫合一宗旨第52-57页
第三章 “致良知”教的意义第57-71页
    第一节 “致良知”教三种进路的指向及其实践意义第57-64页
        一、教人与成人的教化指向第57-61页
        二、成己成物的教化实践与意义第61-64页
    第二节 儒家教化意义的展开第64-71页
        一、成德成人——阳明心学的精神内涵第64-66页
        二、教化——一个解读儒学的视角第66-71页
结语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9页
致谢第79-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伊凡·斯维塔克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
下一篇:福柯的规范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