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1.1 水稻抗虫功能研究 | 第9-14页 |
1.1.1 水稻抗虫的生理机制 | 第10-11页 |
1.1.2 水稻抗虫的分子机制 | 第11-14页 |
1.2 水稻抗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2.1 两种飞虱为害后水稻抗性机理差异 | 第15页 |
1.2.2 水稻抗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基因的定位 | 第15-17页 |
1.3 水稻脂氧合酶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3.1 脂氧合酶概述 | 第17-18页 |
1.3.2 水稻中脂氧合酶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2 OsRCI-1 调控水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 | 第20-35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5页 |
2.1.1 供试水稻和实验试虫 | 第20-21页 |
2.1.2 水稻处理 | 第21-22页 |
2.1.3 总RNA的提取及cDNA合成 | 第22页 |
2.1.4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22页 |
2.1.5 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生物学特性测定 | 第22-23页 |
2.1.6 稻虱缨小蜂的生物测定 | 第23-24页 |
2.1.7 水稻耐害性测定 | 第24页 |
2.1.8 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3页 |
2.2.1 OsRCI-1 诱导表达特征分析 | 第25-26页 |
2.2.2 稻飞虱的生物学特性测定 | 第26-30页 |
2.2.3 稻虱缨小蜂的寄生和行为选择性 | 第30-31页 |
2.2.4 水稻植株的耐害性测定结果 | 第31-33页 |
2.3 讨论 | 第33-35页 |
3 OsRCI-1 对水稻防御信号分子、防御蛋白、挥发物等含量的影响 | 第35-5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9页 |
3.1.1 供试植物和昆虫 | 第35页 |
3.1.2 褐飞虱、白背飞虱处理 | 第35-36页 |
3.1.3 总RNA的提取及cDNA合成 | 第36页 |
3.1.4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36页 |
3.1.5 防御信号分子含量测定 | 第36-37页 |
3.1.6 胰蛋白酶抑制剂(TrypPIs)测定 | 第37-38页 |
3.1.7 脂氧合酶LOX酶活性测定 | 第38页 |
3.1.8 水稻挥发物的捕集和分析 | 第38页 |
3.1.9 数据处理 | 第38-39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9页 |
3.2.1 OsRCI-1 调控对水稻植株防御信号分子含量影响结果 | 第39-43页 |
3.2.2 OsRCI-1 调控对水稻LOX及TrypPIs的活性影响结果 | 第43-46页 |
3.2.3 OsRCI-1 调控水稻内挥发物的释放影响结果 | 第46-49页 |
3.3 讨论 | 第49-51页 |
4 总结和展望 | 第51-53页 |
4.1 全文总结 | 第51页 |
4.2 创新之处 | 第51-52页 |
4.3 下一步研究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