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0-19页 |
1.1 连作障碍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1.1 连作障碍 | 第10-11页 |
1.1.2 连作障碍症状 | 第11页 |
1.1.3 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 第11-12页 |
1.1.4 连作土壤中微生物的变化 | 第12页 |
1.1.5 连作障碍与自毒作用 | 第12-13页 |
1.1.6 连作障碍问题的缓解措施 | 第13-14页 |
1.2 自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2.1 自毒作用的概念 | 第14页 |
1.2.2 自毒物质的种类 | 第14-15页 |
1.2.3 自毒物质的产生途径 | 第15-16页 |
1.2.4 自毒物质的收集、提取及鉴定方法 | 第16页 |
1.2.5 自毒物质的作用机理 | 第16-18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7页 |
2.1 试验试剂及仪器 | 第19-22页 |
2.1.1 供试土壤 | 第19页 |
2.1.2 供试三七苗 | 第19-21页 |
2.1.3 根系分泌物的收集和分离 | 第21页 |
2.1.4 土壤中根系分泌物的提取与制备 | 第21页 |
2.1.5 三七不同茬后年限土壤提取物的制备 | 第21-22页 |
2.2 研究内容和试验设计 | 第22-23页 |
2.2.1 三七不同茬后年限土壤提取物的自毒作用 | 第22页 |
2.2.2 三七根系分泌物的自毒作用 | 第22-23页 |
2.2.3 自毒物质的GC-MS分析 | 第23页 |
2.2.4 潜在自毒物质的生物测试 | 第23页 |
2.3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23-25页 |
2.3.1 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 第23-24页 |
2.3.2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2.3.3 根系活力的测定 | 第24-25页 |
2.3.4 根系分泌物和土壤提取物的GC-MS分析 | 第25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2.5 技术路线图 | 第26-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8页 |
3.1 三七不同茬后年限土壤提取物的自毒作用 | 第27-30页 |
3.1.1 三七不同茬后年限土壤提取物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7-28页 |
3.1.2 三七不同茬后年限土壤提取物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28-30页 |
3.2 三七根系分泌物的自毒作用 | 第30-33页 |
3.2.1 三七根系分泌物对水培生长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2 三七根系分泌物对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3 三七根系分泌物对叶片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 自毒物质的分离鉴定 | 第33-38页 |
3.3.1 不同土壤提取物种的主要化学组成分析 | 第33-36页 |
3.3.2 三七根系分泌物的主要化学组成分析 | 第36-38页 |
3.4 潜在自毒物质的生物验证 | 第38-48页 |
3.4.1 外源苯甲酸对三七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38-40页 |
3.4.2 外源邻苯二甲酸对三七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0-43页 |
3.4.3 外源棕榈酸对三七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3-45页 |
3.4.4 外源硬脂酸对三七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5-48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8-54页 |
4.1 结论 | 第48-49页 |
4.2 讨论 | 第49-53页 |
4.2.1 三七轮作间隔年限与自毒作用的关系 | 第49-50页 |
4.2.2 根系分泌物与自毒作用之间的关系 | 第50-52页 |
4.2.3 有机酸类物质对三七自毒作用分析 | 第52-53页 |
4.3 问题与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科研、学术活动等情况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