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绪论 | 第12-33页 |
1.1 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发展与制作 | 第12-14页 |
1.1.1 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发展 | 第12页 |
1.1.2 微流控芯片的材料与加工方法 | 第12-14页 |
1.2 微流控芯片技术在仿生方向的应用 | 第14-27页 |
1.2.1 仿生芯片微环境控制 | 第15-19页 |
1.2.2 器官芯片当前研究成果 | 第19-24页 |
1.2.3 器官芯片的组织间界面重构 | 第24-27页 |
1.2.4 器官芯片的整合 | 第27页 |
1.3 器官芯片的机遇和挑战 | 第27-31页 |
1.4 小结 | 第31-33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3-55页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3-38页 |
2.1.1 微流控芯片制作的材料和仪器 | 第33-34页 |
2.1.2 常规细胞培养的材料和仪器 | 第34-36页 |
2.1.3 原代细胞提取的材料和仪器 | 第36-37页 |
2.1.4 芯片运行及检测的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7-38页 |
2.2 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和制作 | 第38-42页 |
2.2.1 微流控芯片设计 | 第38-39页 |
2.2.2 微流控芯片制作 | 第39-42页 |
2.3 常规细胞培养及表征 | 第42-43页 |
2.3.1 试剂配制 | 第42页 |
2.3.2 细胞培养方法 | 第42-43页 |
2.4 原代细胞提取及表征 | 第43-46页 |
2.4.1 试剂配制及提取前准备 | 第43-44页 |
2.4.2 肝实质细胞的提取方法 | 第44-45页 |
2.4.3 肝实质细胞的培养及表征 | 第45-46页 |
2.5 芯片的搭建及肠功能验证 | 第46-50页 |
2.5.1 试剂配制 | 第46页 |
2.5.2 膜上细胞的接种 | 第46-48页 |
2.5.3 芯片的搭建 | 第48-49页 |
2.5.4 仿生芯片肠模型的功能验证 | 第49-50页 |
2.6 芯片对环磷酰胺(CTX)的吸收代谢 | 第50-51页 |
2.6.1 试剂配制 | 第50页 |
2.6.2 芯片运行 | 第50页 |
2.6.3 CTX代谢产物对Hela细胞抑制率的测定 | 第50-51页 |
2.7 芯片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的吸收代谢 | 第51-53页 |
2.7.1 试剂配制 | 第51页 |
2.7.2 芯片运行 | 第51-52页 |
2.7.3 代谢产物测定 | 第52页 |
2.7.4 肝细胞的表征及损伤测定 | 第52-53页 |
2.8 芯片上构建复杂肝模型 | 第53-55页 |
2.8.1 试剂配制 | 第53页 |
2.8.2 复杂肝模型的构建 | 第53-54页 |
2.8.3 肝损伤模型构建 | 第54-5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5-70页 |
3.1 原代细胞提取的表征 | 第55-57页 |
3.1.1 肝实质细胞提取成活率 | 第55-56页 |
3.1.2 肝实质细胞MRP-2免疫荧光染色 | 第56-57页 |
3.1.3 肝实质细胞CK-18免疫荧光染色 | 第57页 |
3.2 芯片评价及肠功能验证 | 第57-60页 |
3.2.1 芯片评价 | 第57-59页 |
3.2.2 仿生芯片肠模型的功能验证 | 第59-60页 |
3.3 芯片对环磷酰胺(CTX)的吸收代谢 | 第60-61页 |
3.4 芯片对对乙酰氨基酚的吸收代谢 | 第61-66页 |
3.4.1 APAP及代谢产物的液相条件及标准曲线 | 第62-63页 |
3.4.2 APAP在芯片上的吸收代谢 | 第63-64页 |
3.4.3 芯片上肝细胞的表征 | 第64-65页 |
3.4.4 APAP对肝细胞的损伤 | 第65-66页 |
3.5 复杂肝模型的评价 | 第66-70页 |
3.5.1 复杂肝模型的构建成果 | 第67-68页 |
3.5.2 肝损伤模型的构建条件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