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纳米羟基硅酸镁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摩擦学及润滑油添加剂 | 第12-13页 |
1.1.1 概述 | 第12页 |
1.1.2 润滑油添加剂 | 第12-13页 |
1.2 羟基硅酸镁 | 第13-15页 |
1.2.1 羟基硅酸镁的结构 | 第13-14页 |
1.2.2 羟基硅酸镁的性质 | 第14页 |
1.2.3 纳米羟基硅酸镁的制备 | 第14-15页 |
1.3 羟基硅酸镁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羟基硅酸镁的摩擦学性能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2 羟基硅酸镁的分散性能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3.3 人工合成羟基硅酸镁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4 羟基硅酸镁复合粉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0-26页 |
2.1 试验设备及材料 | 第20-24页 |
2.1.1 试验设备 | 第20-21页 |
2.1.2 试验材料 | 第21-24页 |
2.2 试验过程 | 第24页 |
2.2.1 试验步骤 | 第24页 |
2.2.2 摩擦学性能评价方法 | 第24页 |
2.3 表征分析 | 第24-26页 |
3 羟基硅酸镁粉体的分析 | 第26-38页 |
3.1 XRD分析 | 第26-28页 |
3.2 SEM分析 | 第28-29页 |
3.3 IR分析 | 第29-31页 |
3.4 摩擦学性能分析 | 第31-36页 |
3.4.1 摩擦和磨损性能 | 第31-35页 |
3.4.2 极压性 | 第35-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4 试验条件变量对羟基硅酸镁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 第38-52页 |
4.1 润滑油种类的影响 | 第38-46页 |
4.1.1 PAO系列 | 第38-41页 |
4.1.2 5W-30 | 第41-43页 |
4.1.3 500SN | 第43-44页 |
4.1.4 46~ | 第44-46页 |
4.1.5 小结 | 第46页 |
4.2 载荷因素的影响 | 第46-48页 |
4.3 转速因素的影响 | 第48-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5 羟基硅酸镁的摩擦性能改善试验 | 第52-74页 |
5.1 MoS_2协同试验 | 第52-59页 |
5.1.1 基础空白油试验 | 第53-54页 |
5.1.2 羟基硅酸镁系列试验 | 第54-55页 |
5.1.3 MoS_2系列试验 | 第55-57页 |
5.1.4 羟基硅酸镁与MoS2协同系列试验 | 第57-59页 |
5.2 纳米石墨协同试验 | 第59-64页 |
5.2.1 纳米石墨系列试验 | 第59-61页 |
5.2.2 羟基硅酸镁与纳米石墨协同系列试验 | 第61-63页 |
5.2.3 磨斑形貌分析 | 第63-64页 |
5.3 多壁碳纳米管协同试验 | 第64-72页 |
5.3.1 多壁碳纳米管系列试验 | 第65-66页 |
5.3.2 羟基硅酸镁与多壁碳纳米管协同系列试验 | 第66-68页 |
5.3.3 磨斑形貌分析 | 第68-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总结 | 第74-75页 |
6.2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8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