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根系及土壤细菌群落动态变化对除草剂的响应规律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除草剂概况第12-14页
        1.1.1 除草剂的使用状况第12页
        1.1.2 除草剂的影响第12-13页
        1.1.3 除草剂的种类第13-14页
    1.2 植物与微生物互作体系第14-15页
        1.2.1 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第14页
        1.2.2 根际微生物研究进展第14-15页
        1.2.3 植物内生细菌研究进展第15页
    1.3 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第15-18页
        1.3.1 微生物平板培养法第15-16页
        1.3.2 Biolog微平板法第16页
        1.3.3 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第16-18页
    1.4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18-22页
        1.4.1 立题依据第18-19页
        1.4.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3 技术路线第20-22页
第2章 四个玉米自交系根系内生细菌的分离和鉴定第22-34页
    2.1 材料第22-24页
        2.1.1 实验材料第22页
        2.1.2 试剂第22-23页
        2.1.3 培养基第23页
        2.1.4 仪器与设备第23-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26页
        2.2.1 根系内生细菌的分离和纯化第24页
        2.2.2 细菌形态学鉴定第24页
        2.2.3 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第24-25页
        2.2.4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5-26页
        2.2.5 细菌 16S rDNA的PCR扩增第26页
        2.2.6 扩增产物测序和序列分析第26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6-32页
        2.3.1 菌株形态学鉴定结果第26-27页
        2.3.2 菌株生理生化实验结果第27-28页
        2.3.3 细菌的 16S rDNA分析第28-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3章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使它隆对玉米根系内生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第34-48页
    3.1 材料第34-35页
        3.1.1 根系的采集第34-35页
        3.1.2 试剂第35页
        3.1.3 仪器与设备第35页
    3.2 实验方法第35-38页
        3.2.1 根系样品总DNA的提取第35-36页
        3.2.2 16S rRNA基因V4-V5区PCR扩增第36页
        3.2.3 定量PCR产物第36页
        3.2.4 文库构建第36-37页
        3.2.5 文库检测与测序第37页
        3.2.6 数据分析第37-38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8-46页
        3.3.1 细菌基因组提取结果第38页
        3.3.2 测序结果第38-39页
        3.3.3 样品稀释性曲线第39-40页
        3.3.4 Alpha多样性分析第40页
        3.3.5 Heatmap聚类分析第40-41页
        3.3.6 主成分分析第41-42页
        3.3.7 根系内生细菌群落分布特征分析第42-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4章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使它隆对玉米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第48-58页
    4.1 材料第48-49页
        4.1.1 土壤的采集第48页
        4.1.2 试剂第48-49页
        4.1.3 仪器与设备第49页
    4.2 实验方法第49-50页
        4.2.1 土壤样品总DNA的提取第49-50页
        4.2.2 16S rRNA基因V4-V5区PCR扩增第50页
        4.2.3 PCR产物定量、混样第50页
        4.2.4 文库构建第50页
        4.2.5 文库质检与测序第50页
        4.2.6 数据分析第50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0-56页
        4.3.1 细菌基因组提取结果第50-51页
        4.3.2 测序结果第51页
        4.3.3 土壤样品取样深度验证第51-52页
        4.3.4 Alpha多样性分析第52页
        4.3.5 主成分分析第52-53页
        4.3.6 土壤细菌群落分布特征分析第53-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58-60页
    5.1 总结第58-59页
    5.2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致谢第66-68页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68页
    一、发表学术论文第68页
    二、其他科研成果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免耕与秸秆还田对水稻养分吸收及土壤磷素富集的影响
下一篇:菌肥对茶园土壤氮磷淋溶及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