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词清单 | 第14-18页 |
1 绪论 | 第18-3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8-19页 |
1.2 国内外学术研究现状 | 第19-27页 |
1.2.1 适应风电接入电力系统的规划方法 | 第19-24页 |
1.2.2 适应风电接入电力系统的运行优化方法 | 第24-27页 |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7页 |
1.4 本文研究工作和主要内容 | 第27-30页 |
2 风电发展现状分析及其消纳关键技术领域概述 | 第30-45页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2.2 风电发展现状分析 | 第31-34页 |
2.2.1 全球风电发展现状分析 | 第31-32页 |
2.2.2 我国风电发展现状分析 | 第32-34页 |
2.3 未来电力系统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 第34-37页 |
2.3.1 未来电力系统发展趋势 | 第34-36页 |
2.3.2 面临的挑战 | 第36-37页 |
2.4 现有电-气互联系统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37-42页 |
2.4.1 不确定性因素研究 | 第37-38页 |
2.4.2 系统建模 | 第38-39页 |
2.4.3 能量流计算分析 | 第39-40页 |
2.4.4 系统协同规划 | 第40-41页 |
2.4.5 系统协同运行 | 第41-42页 |
2.5 研究框架与关键技术领域 | 第42-4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3 基于场景分析的风电场与电转气厂站协同选址规划 | 第45-67页 |
3.1 引言 | 第45-46页 |
3.2 PtG厂站模型 | 第46-47页 |
3.3 风电场和PtG厂站的协同选址规划模型 | 第47-53页 |
3.3.1 协同选址规划的目标函数 | 第48-49页 |
3.3.2 电力系统约束条件 | 第49-50页 |
3.3.3 天然气系统约束条件 | 第50-52页 |
3.3.4 风电场和PtG厂站的协同建设与运行约束条件 | 第52页 |
3.3.5 求解方法 | 第52-53页 |
3.4 风电出力典型场景聚类 | 第53-54页 |
3.4.1 基于快速搜索密度聚类算法的风速时间序列聚类 | 第53-54页 |
3.4.2 风机出力与风速的关系 | 第54页 |
3.5 算例分析 | 第54-66页 |
3.5.1 测试系统说明 | 第54-57页 |
3.5.2 风速时间序列聚类结果及其风电出力场景 | 第57-60页 |
3.5.3 无阻塞情况下风电场和PtG厂站的协同选址规划 | 第60-64页 |
3.5.4 系统阻塞和PtG厂站容量提升的影响 | 第64-6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4 考虑风电消纳的电-气互联系统多目标运行优化 | 第67-92页 |
4.1 引言 | 第67-68页 |
4.2 多目标运行优化模型 | 第68-73页 |
4.2.1 目标函数 | 第68-70页 |
4.2.2 约束条件 | 第70-73页 |
4.3 非线性约束条件处理方法 | 第73-79页 |
4.3.1 电力系统非线性约束条件处理方法 | 第73-75页 |
4.3.2 天然气系统非线性约束条件处理方法 | 第75-79页 |
4.4 基于增强ε约束的多目标优化方法 | 第79-83页 |
4.4.1 帕累托最优解求解步骤 | 第80-82页 |
4.4.2 帕累托最优折中解的选择 | 第82-83页 |
4.5 算例分析 | 第83-90页 |
4.5.1 测试系统及参数设置说明 | 第83-85页 |
4.5.2 测试系统计算结果 | 第85-9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5 基于混合多属性评价的错峰用电预案决策方法 | 第92-108页 |
5.1 引言 | 第92-94页 |
5.2 有序用电排序评价体系 | 第94-98页 |
5.3 混合数据处理及混合占优关系量化 | 第98-101页 |
5.3.1 混合数据类型的累积分布函数及其归一化方法 | 第98-101页 |
5.3.2 混合占优度计算 | 第101页 |
5.4 混合多属性决策的主客观权重优化 | 第101-103页 |
5.4.1 主观权重计算 | 第101-102页 |
5.4.2 基于贴近度思想的客观权重计算 | 第102-103页 |
5.5 算例分析 | 第103-10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1页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108-109页 |
6.2 研究工作展望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2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5-127页 |
致谢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