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1 接入网的发展及其相关技术 | 第8-9页 |
1.1.2 10GEPON技术特点及应用 | 第9-10页 |
1.2 论文的写作目的及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2 10GEPON系统概述 | 第12-30页 |
2.1 10GEPON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2-17页 |
2.1.1 10GEPON的拓扑结构及主要功能模块 | 第12-13页 |
2.1.2 10GEPON的网络结构模型 | 第13-15页 |
2.1.3 10GEPON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15-17页 |
2.2 10GEPON系统关键技术 | 第17-19页 |
2.2.1 测距技术、同步技术和时延补偿 | 第17-18页 |
2.2.2 动态带宽分配 | 第18页 |
2.2.3 安全机制 | 第18-19页 |
2.3 多点控制协议(MPCP) | 第19-28页 |
2.3.1 MPCP协议的帧结构 | 第19-27页 |
2.3.2 MPCP帧的自动注册过程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3 测距和同步技术 | 第30-36页 |
3.1 系统同步技术 | 第30-31页 |
3.2 系统测距技术 | 第31-34页 |
3.2.1 上行信道冲突 | 第31页 |
3.2.2 测距原理及过程 | 第31-34页 |
3.2.3 时延补偿 | 第34页 |
3.3 时间标签法的优点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动态带宽分配 | 第36-54页 |
4.1 静态带宽分配 | 第36页 |
4.2 动态带宽分配算法的分类 | 第36-38页 |
4.3 经典动态带宽分配算法 | 第38-45页 |
4.3.1 间插轮询类算法 | 第38-41页 |
4.3.2 周期轮询类算法 | 第41-45页 |
4.4 改进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 | 第45-52页 |
4.4.1 算法的核心设计 | 第45-49页 |
4.4.2 改进算法的总体说明 | 第49-52页 |
4.4.3 改进算法的性能分析 | 第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5 系统建模与仿真 | 第54-68页 |
5.1 OPNET仿真平台简介 | 第54-56页 |
5.1.1 OPNET三层建模机制 | 第54页 |
5.1.2 OPNET进程建模 | 第54-55页 |
5.1.3 OPNET仿真流程 | 第55-56页 |
5.2 系统仿真模型 | 第56-61页 |
5.2.1 系统网络拓扑图 | 第56页 |
5.2.2 OLT模型 | 第56-59页 |
5.2.3 ONU模型 | 第59-61页 |
5.3 系统仿真验证 | 第61-66页 |
5.3.1 仿真参数 | 第61-62页 |
5.3.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2-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 缩略词对照表 | 第74-76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