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滑坡论文

文县碧峰村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6页
        1.2.1 滑坡机理研究第10-12页
        1.2.2 滑坡稳定性研究第12-15页
        1.2.3 滑坡治理方法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二章 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第18-27页
    2.1 自然地理第18-20页
        2.1.1 气象第19-20页
        2.1.2 水文第20页
    2.2 地质环境条件第20-27页
        2.2.1 地形地貌第20-21页
        2.2.2 地层岩性第21-22页
        2.2.3 地质构造及地震第22-24页
        2.2.4 水文地质条件第24-25页
        2.2.5 人类工程活动第25-27页
第三章 滑坡基本特征及成因第27-39页
    3.1 滑坡基本形态特征第28-32页
        3.1.1 滑坡H第28-30页
        3.1.2 滑坡H1第30-31页
        3.1.3 滑坡H2第31-32页
        3.1.4 滑坡X1第32页
    3.2 滑坡的物质组成第32-35页
        3.2.1 滑坡H1第32-33页
        3.2.2 滑坡H2第33-34页
        3.2.3 滑坡X1第34-35页
    3.3 滑坡的变形特征第35-37页
        3.3.1 滑坡H1第35-36页
        3.3.2 滑坡H2第36-37页
        3.3.3 滑坡X1第37页
    3.4 滑坡成因第37-39页
第四章 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第39-47页
    4.1 定性评价第39-41页
    4.2 数值计算第41-47页
        4.2.1 计算模型第41页
        4.2.2 计算参数第41-43页
        4.2.3 计算方法第43-44页
        4.2.4 稳定性评价第44-47页
第五章 滑坡治理第47-61页
    5.1 治理方案及布局第47-49页
        5.1.1 治理工程方案第47-48页
        5.1.2 治理工程布局第48-49页
    5.2 治理工程设计计算第49-61页
        5.2.1 抗滑桩设计第49-57页
        5.2.2 其他主要工程设计计算第57-6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6.1 结论第61页
    6.2 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子洲—米脂地区山西组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研究
下一篇:震后初期救灾物资两阶段调度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