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变中的传承--湖南祁东渔鼓的人类学考察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绪论 | 第6-13页 |
一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6-7页 |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论 | 第7-10页 |
三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祁东渔鼓——一种文化存在 | 第13-24页 |
一 田野点简介 | 第13-15页 |
二 祁东渔鼓的兴起 | 第15-17页 |
三 渔鼓文化的持续再生产 | 第17-20页 |
四 渔鼓文化的表演程序 | 第20-24页 |
第二章 主家、观众与渔鼓文化的存续 | 第24-36页 |
一 乡俗仪礼中的渔鼓类型 | 第24-25页 |
二 “图热闹”的主家与“凑热闹”的观众 | 第25-26页 |
三 “热闹”背后的价值理念 | 第26-36页 |
第三章 渔鼓艺人与渔鼓文化的传承 | 第36-55页 |
一 薪火相传——艺人的传承机制 | 第36-42页 |
二 生存基础——艺人的社会关系 | 第42-51页 |
三 执著追求——艺人的情感表述 | 第51-55页 |
第四章 官方政治与渔鼓文化的延续 | 第55-67页 |
一 官方语境中渔鼓的表演形式和类型 | 第55-56页 |
二 渔鼓从边缘走向主流的曲折历程 | 第56-57页 |
三 当地政府对渔鼓文化的建构 | 第57-65页 |
四 当地政府眼中渔鼓文化的价值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69页 |
附录一 渔鼓筒简介 | 第69-70页 |
附录二 合同通知单及渔鼓表演图片 | 第70-72页 |
附录三 宣传渔鼓活动 | 第72-73页 |
附录四 现代渔鼓曲目《揭瓦寻粮》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