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一、导论 | 第8-12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 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1、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2、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二、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渊源 | 第12-23页 |
(一)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时代背景 | 第12-15页 |
(二)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理论来源 | 第15-20页 |
1、快乐论对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影响 | 第16-17页 |
2、德性论对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影响 | 第17-20页 |
(三)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哲学前提 | 第20-23页 |
1、人是理性的动物 | 第20-21页 |
2、人是政治的动物 | 第21-23页 |
三、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主要内容 | 第23-40页 |
(一) 何为幸福 | 第23-29页 |
1、幸福是至善 | 第23-24页 |
2、幸福是合乎灵魂的现实活动 | 第24-27页 |
3、沉思是最大的幸福 | 第27-29页 |
(二) 幸福实现的条件 | 第29-32页 |
1、外在的善 | 第29-30页 |
2、身体的善 | 第30-31页 |
3、灵魂的善 | 第31-32页 |
(三) 幸福实现的途径 | 第32-40页 |
1、中庸与幸福 | 第32-34页 |
2、朋友与幸福 | 第34-36页 |
3、公正与幸福 | 第36-38页 |
4、个体幸福与城邦幸福 | 第38-40页 |
四、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意义和局限性 | 第40-49页 |
(一)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意义 | 第40-46页 |
1、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理论意义 | 第40-44页 |
2、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现实意义 | 第44-46页 |
(二)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局限性 | 第46-49页 |
1、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阶级局限性 | 第46-47页 |
2、过分强调沉思的幸福,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 | 第47页 |
3、过分强调个体幸福与城邦幸福的统一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