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2 常用隔热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纤维类隔热材料 | 第14-15页 |
1.2.2 有机高分子发泡类隔热材料 | 第15页 |
1.2.3 硬质类隔热材料 | 第15-16页 |
1.3 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1.3.1 以不同硅源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 | 第16-19页 |
1.3.2 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干燥方法 | 第19-20页 |
1.3.3 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改性 | 第20-23页 |
1.4 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应用前景 | 第23-24页 |
1.4.1 保温隔热 | 第23-24页 |
1.4.2 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 | 第24页 |
1.4.3 声学延迟 | 第24页 |
1.5 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1.5.1 选题依据 | 第24-25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原料试剂、仪器设备和研究方法 | 第26-32页 |
2.1 原料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26-27页 |
2.1.1 原料试剂 | 第26页 |
2.1.2 仪器设备 | 第26-27页 |
2.2 研究方案 | 第27-28页 |
2.2.1 以工业废硅粉为源常压制备SiO_2气凝胶 | 第27-28页 |
2.2.2 以酸性硅溶胶为源常压制备SiO_2气凝胶 | 第28页 |
2.2.3 纤维/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8页 |
2.3 分析与表征 | 第28-32页 |
2.3.1 凝胶时间 | 第28-29页 |
2.3.2 密度和孔隙率 | 第29页 |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29页 |
2.3.4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测试 | 第29页 |
2.3.5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29-30页 |
2.3.6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30页 |
2.3.7 TG-DSC分析 | 第30页 |
2.3.8 导热系数的测试 | 第30页 |
2.3.9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以废硅粉为原料常压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 | 第32-56页 |
3.1 废硅粉 | 第32-33页 |
3.1.1 废硅粉的来源 | 第32页 |
3.1.2 废硅粉的成分分析和粒度分布 | 第32-33页 |
3.2 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流程 | 第33-34页 |
3.3 硅粉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34-36页 |
3.3.1 NaOH用量对硅粉转化率及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2 反应温度对硅粉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5-36页 |
3.4 阳离子交换 | 第36-38页 |
3.4.1 阳离子交换树脂简介 | 第36页 |
3.4.2 交换时间对Na~+含量的影响 | 第36-38页 |
3.5 凝胶时间的影响因素 | 第38-39页 |
3.5.1 水浴温度对凝胶时间的影响 | 第38页 |
3.5.2 HNO_3浓度对凝胶时间的影响 | 第38-39页 |
3.6 凝胶的清洗与老化 | 第39-43页 |
3.6.1 凝胶的清洗 | 第39-40页 |
3.6.2 凝胶的老化 | 第40-43页 |
3.7 溶剂替换与改性 | 第43-49页 |
3.7.1 溶剂替换与改性的必要性 | 第43-44页 |
3.7.2 溶剂顺序及配比的设计 | 第44-45页 |
3.7.3 溶剂顺序及配比对气凝胶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45-46页 |
3.7.4 溶剂顺序及配比对气凝胶性质的影响 | 第46-48页 |
3.7.5 溶剂替换及改性时间对气凝胶性质的影响 | 第48-49页 |
3.8 气凝胶的疏水性 | 第49-51页 |
3.8.1 气凝胶疏水原理 | 第49-50页 |
3.8.2 热处理温度对气凝胶疏水效果的影响 | 第50页 |
3.8.3 浸水时间对气凝胶疏水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3.9 热处理对气凝胶性质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51-53页 |
3.10 气凝胶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53-54页 |
3.10.1 气凝胶的TG-DSC分析 | 第53页 |
3.10.2 气凝胶的FT-IR分析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以酸性硅溶胶为原料常压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 | 第56-72页 |
4.1 硅溶胶的凝胶原理 | 第56-57页 |
4.2 制备气凝胶的工艺流程 | 第57-58页 |
4.3 pH值及水浴温度对凝胶的影响 | 第58-61页 |
4.3.1 pH值及水浴温度对凝胶时间的影响 | 第58-59页 |
4.3.2 不同pH值及水浴温度下制备的气凝胶的性质 | 第59-60页 |
4.3.3 不同pH值及水浴温度下制备的气凝胶的微观结构 | 第60-61页 |
4.4 氨水浓度对凝胶时间的影响 | 第61-62页 |
4.5 硅溶胶浓度对制备的气凝胶的影响 | 第62-66页 |
4.5.1 气凝胶宏观状态 | 第62-63页 |
4.5.2 气凝胶微观结构 | 第63-64页 |
4.5.3 气凝胶的性质 | 第64-66页 |
4.6 常压干燥升温机制的研究 | 第66-69页 |
4.6.1 恒温干燥机制 | 第66-67页 |
4.6.2 阶梯升温干燥机制 | 第67-69页 |
4.7 热处理温度对气凝胶的影响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纤维/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72-84页 |
5.1 纤维/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增韧机制 | 第72页 |
5.2 纤维/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72-73页 |
5.3 石英纤维/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 第73-77页 |
5.3.1 石英纤维/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 | 第74-75页 |
5.3.2 热处理对石英纤维/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影响 | 第75-77页 |
5.4 岩棉/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 第77-81页 |
5.4.1 岩棉/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 | 第78-79页 |
5.4.2 热处理对岩棉/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影响 | 第79-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8页 |
6.1 结论 | 第84-85页 |
6.2 展望 | 第85-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附录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