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贵重金属论文--金论文

青海纳赤台金矿床和四川偏岩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引言第11-20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造山型金矿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金的赋存状态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3 研究区勘查与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第17页
    1.4 工作量统计第17-18页
    1.5 取得的主要成果第18-20页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20-27页
    2.1 东昆仑成矿带第20-23页
        2.1.1 地层第20页
        2.1.2 构造第20-22页
        2.1.3 岩浆岩第22-23页
    2.2 大渡河金成矿带第23-27页
        2.2.1 地层第25页
        2.2.2 构造第25页
        2.2.3 岩浆岩第25-27页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第27-41页
    3.1 纳赤台金矿床第27-32页
        3.1.1 地层第27页
        3.1.2 构造第27-28页
        3.1.3 岩浆岩第28页
        3.1.4 矿体特征第28-29页
        3.1.5 矿石特征第29-31页
        3.1.6 矿石类型第31页
        3.1.7 围岩蚀变和矿化特征第31-32页
    3.2 偏岩子金矿床第32-41页
        3.2.1 地层第32页
        3.2.2 构造第32页
        3.2.3 岩浆岩第32-34页
        3.2.4 矿体特征第34-35页
        3.2.5 矿石特征第35-37页
        3.2.6 矿石类型第37-38页
        3.2.7 围岩蚀变和矿化特征第38页
        3.2.8 成矿期次与成矿阶段第38-41页
第4章 纳赤台矿床金的赋存状态第41-52页
    4.1 金的赋存形式第41-48页
    4.2 金矿物的种类与成色第48-49页
    4.3 金矿物的特征第49-50页
        4.3.1 金矿物的粒度及形态第49页
        4.3.2 金矿物的嵌布特征第49-50页
    4.4 载金矿物的特征第50-51页
    4.5 金的赋存机制第51-52页
第5章 偏岩子矿床金的赋存状态第52-61页
    5.1 金的赋存形式第52-56页
    5.2 金矿物的种类与成色第56-57页
    5.3 金矿物的特征第57-59页
        5.3.1 金矿物的粒度及形态第57-58页
        5.3.2 金矿物的嵌布特征第58-59页
    5.4 载金矿物的特征第59-60页
    5.5 金的赋存机制第60-61页
第6章 纳赤台矿床与偏岩子矿床特征总结第61-65页
    6.1 矿石载金矿物第61-62页
    6.2 金的赋存状态第62页
    6.3 金的种类与成色第62页
    6.4 金矿物的特征第62-63页
        6.4.1 金矿物的粒度及形态第62-63页
        6.4.2 金的嵌布形态第63页
    6.5 金的赋存机制第63-65页
结论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力耦合作用下硬脆性岩石的破裂及能量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岩性识别方法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