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艺术论文--建筑风格、流派及作品评价论文

瓯越乡土建筑大木作技术初探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1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14-16页
    1.2 问题的提出第16-17页
    1.3 研究意义第17页
        1.3.1 理论意义第17页
        1.3.2 现实意义第17页
    1.4 相关概念界定第17-19页
        1.4.1 百越与瓯越第17-18页
        1.4.2 乡土建筑第18页
        1.4.3 大木作第18-19页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9-21页
        1.5.1 研究对象第19页
        1.5.2 研究要点第19页
        1.5.3 研究方法第19-21页
第二章 建筑形成的区域地理条件与社会历史背景第21-25页
    2.1 自然条件第21-23页
        2.1.1 气候第21-23页
        2.1.2 地形第23页
    2.2 社会背景第23-25页
第三章 温州乡土建筑的地方特色第25-30页
    3.1 注重实用第25-26页
    3.2 重视风水与礼制第26-27页
    3.3 建筑平面布局的特点第27页
    3.4 通透开放的建筑主体第27-28页
    3.5 生动玲珑的屋顶第28-30页
第四章 建筑类型第30-39页
    4.1 礼制建筑第30-31页
    4.2 居住建筑第31-33页
    4.3 文教建筑第33-34页
    4.4 崇祀建筑第34页
    4.5 其他建筑第34-39页
第五章 木作技术论述第39-104页
    5.1 构架第39-54页
        5.1.1 概述第39-42页
        5.1.2 抬梁架第42-44页
        5.1.3 插梁架第44-48页
        5.1.4 穿斗架第48页
        5.1.5 楼屋结构第48-49页
        5.1.6 减柱造第49-54页
    5.2 柱第54-60页
        5.2.1 柱础第54-58页
        5.2.2 柱子第58-60页
        5.2.3 柱子的收分与侧脚第60页
    5.3 梁与枋第60-70页
        5.3.1 月梁第61-64页
        5.3.2 直梁第64-65页
        5.3.3 劄牵第65-67页
        5.3.4 枋第67-70页
    5.4 斗栱第70-98页
        5.4.1 概述第70-72页
        5.4.2 斗第72-76页
        5.4.3 栱第76-85页
        5.4.4 昂第85-95页
            1)下昂第86-90页
            2)上昂第90-94页
            3)上昂与挑斡的联系和区别第94-95页
            4)插昂第95页
            5)假昂第95页
        5.4.5 耍头第95-96页
        5.4.6 斗栱的组合第96-98页
            1)偷心造第97页
            2)计心造第97页
            3)斗口跳第97-98页
    5.5 榑与椽子第98-99页
        5.5.1 榑第98-99页
        5.5.2 椽子第99页
    5.6 其它构件第99-101页
        5.6.1 龙封第99-100页
        5.6.2 替木第100-101页
        5.6.3 心朵第101页
    5.7 举折与生起第101-104页
第六章 结语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08页
致谢第108-109页
附录1:关于建筑构件的当地命名方式第109-111页
附录2:温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111-116页
附表1:典型建筑的柱子收分与侧脚第116-120页
附表2:栌斗尺寸表第120-125页
附表3:举折尺寸表第125-13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汽车故障率预测
下一篇:DAB直放站多径回波抵消系统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