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绪论 | 第8-9页 |
第一章 专利权限制概述 | 第9-15页 |
一、专利权限制的界定 | 第9-10页 |
(一) 对权利限制定义的不同观点 | 第9-10页 |
(二) 本文对专利权限制的界定 | 第10页 |
二、专利权限制的分类 | 第10-12页 |
(一) 专利权侵权例外 | 第11-12页 |
(二) 强制许可 | 第12页 |
(三) 竞争法对专利权滥用的规制 | 第12页 |
三、专利权限制的历史渊源及发展 | 第12-15页 |
(一) 专利制度史始终贯穿对专利权的限制 | 第12-14页 |
(二) 从国内限制到国际限制 | 第14页 |
(三) 专利权限制的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专利权限制的理论分析 | 第15-22页 |
一、权利限制的普遍原理为专利权限制奠定了基础 | 第15-16页 |
(一) 基于法哲学理论对权利进行限制 | 第15-16页 |
(二) 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对权利进行限制 | 第16页 |
二、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观要求对专利权适当限制 | 第16-18页 |
(一) 公平正义价值观的解读 | 第16-17页 |
(二) 专利法对公平正义价值观的追求 | 第17-18页 |
三、平衡专利权人私益与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对专利权适当限制 | 第18-20页 |
(一) 专利法所保护的公共利益 | 第18-19页 |
(二) 专利法对专利权人的私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 | 第19-20页 |
四、专利权的性质决定了需要对专利权适当限制 | 第20-22页 |
(一) 专利的"拟制占有" | 第20页 |
(二) 专利权易被滥用的特性要求对权利进行适当限制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国际公约对专利权的限制 | 第22-33页 |
一、《巴黎公约》对专利权的限制及其对我国立法的影响 | 第22-25页 |
(一) 对《巴黎公约》中临时过境规定的分析 | 第22-23页 |
(二) 对《巴黎公约》中强制许可规定的分析 | 第23-24页 |
(三) 《巴黎公约》中专利权限制规定对我国立法的影响 | 第24-25页 |
二、TRIPS协议对专利权的限制及其对我国立法的影响 | 第25-30页 |
(一) 专利权例外的一般性规定及其确立的"三步检验法" | 第26页 |
(二) 对TRIPS协议中强制许可规定的分析 | 第26-27页 |
(三) 对TRIPS协议中权利用尽规定的分析 | 第27-28页 |
(四) 对TRIPS协议规制滥用知识产权行为的分析 | 第28-29页 |
(五) TRIPS协议对我国立法的启示 | 第29-30页 |
三、加拿大药品专利保护案及其对我国立法的启示 | 第30-33页 |
(一) 案件焦点概述 | 第30-31页 |
(二) 专家组对TRIPS协议第30条的条约解释 | 第31-32页 |
(三) 加拿大药品专利保护案对我国立法的启示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我国专利权限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33-44页 |
一、我国专利权限制制度立法现状 | 第33-35页 |
(一) 专利权侵权例外 | 第33页 |
(二) 强制许可 | 第33-34页 |
(三) 《反垄断法》对专利权滥用的规制 | 第34-35页 |
二、我国专利权限制制度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一) 立法条文简单且规定过于原则 | 第35-36页 |
(二) 缺乏完善且操作性强的配套法律法规 | 第36-37页 |
(三) 涉及公共健康的专利权限制力度不够且立法层次低 | 第37-38页 |
三、完善我国专利权限制制度的建议 | 第38-44页 |
(一) 增加颁发强制许可的理由,充分利用强制许可制度防止专利权滥用 | 第38-40页 |
(二) 出台《反垄断法实施细则》,完善规制专利权滥用的具体制度 | 第40-42页 |
(三) 在专利权例外规定中引入Bolar例外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