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一、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 第9-14页 |
| (一) 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 | 第9-11页 |
| (二) 缔约过失责任的历史发展 | 第11-14页 |
| 二、缔约过失责任的请求权基础 | 第14-18页 |
| (一) 缔约过失责任请求权基础诸种学说 | 第14-15页 |
| (二) 缔约过失责任请求权基础之诸学说分析 | 第15-16页 |
| (三) 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是诚实信用原则 | 第16-18页 |
| 三、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18-31页 |
| (一) 缔约过失责任构成要件主要学说评析 | 第18-19页 |
| (二) 缔约过失责任要件的重新构建 | 第19-31页 |
| 四、缔约过失责任与契约自由 | 第31-35页 |
| (一) 契约自由原则的含义 | 第31-32页 |
| (二) 缔约过失责任对契约自由的限制 | 第32-35页 |
| 五、缔约过失责任的类型 | 第35-40页 |
| 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 第35页 |
| 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 第35页 |
| 3.泄露或者不当使用持有或者知悉的他方的秘密信息 | 第35-36页 |
| 4.违反保护义务,致使他方的人身或者财产遭受损害 | 第36页 |
| 5.误信契约 | 第36页 |
| 6.第三人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 第36-37页 |
| 7.违反初步的协议或许诺 | 第37页 |
| 8.违反有效的要约邀请 | 第37页 |
| 9.要约人违反有效要约 | 第37-38页 |
| 10.违反声明及通知义务 | 第38页 |
| 11.自始客观给付不能 | 第38页 |
| 12.无权代理而致对方发生的损害 | 第38页 |
| 13.错误意思表示的撤销 | 第38页 |
| 14、违反强制缔约的义务 | 第38-40页 |
| 六、缔约过失责任的承担 | 第40-48页 |
| (一) 第三人的缔约过失责任 | 第40-43页 |
| (二) 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的缔约过失责任 | 第43-44页 |
| (三) 缔约过失责任的承担 | 第44-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