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22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9页 |
| 1.1.1 汽车被动安全 | 第9-10页 |
| 1.1.2 吸能薄壁管件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1.1.3 结构优化与焊点排布优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 1.2 研究意义及目标 | 第19-20页 |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第2章 焊点排布对单帽结构冲击稳定性的影响 | 第22-55页 |
| 2.1 本章引论 | 第22-23页 |
| 2.2 单帽结构模型 | 第23-26页 |
| 2.3 单帽结构基本变形模式 | 第26-28页 |
| 2.4 焊点排布对单帽结构变形模式的影响 | 第28-50页 |
| 2.4.1 法兰宽度 | 第28-34页 |
| 2.4.2 焊核中心至帽状部分边沿距离 | 第34-38页 |
| 2.4.3 焊核中心距离 | 第38-50页 |
| 2.5 设计参数的交互作用 | 第50-52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 第3章 焊点排布对双帽结构冲击稳定性的影响 | 第55-77页 |
| 3.1 本章引论 | 第55页 |
| 3.2 双帽结构模型及基本变形模式 | 第55-60页 |
| 3.3 双帽结构的变形模式判断准则 | 第60-63页 |
| 3.4 焊点排布对双帽结构变形模式的影响 | 第63-73页 |
| 3.4.1 法兰宽度与焊核中心距离 | 第63-70页 |
| 3.4.2 截面尺寸与焊核中心距离 | 第70-73页 |
| 3.5 提高双帽结构稳定性的结构设计 | 第73-76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4章 焊点排布对曲梁冲击性能影响及制造约束下的优化 | 第77-105页 |
| 4.1 本章引论 | 第77-78页 |
| 4.2 焊点排布对曲梁冲击性能影响 | 第78-85页 |
| 4.3 直梁与曲梁帽状结构的比较 | 第85-86页 |
| 4.4 制造约束下的焊点排布优化 | 第86-103页 |
| 4.4.1 典型的焊点加工制造约束 | 第87-91页 |
| 4.4.2 优化模型及过程 | 第91-96页 |
| 4.4.3 优化结果及分析 | 第96-103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 第5章 车身结构上焊点排布设计与敏感性分析 | 第105-123页 |
| 5.1 本章引论 | 第105页 |
| 5.2 车辆模型及前纵梁模型介绍 | 第105-107页 |
| 5.3 响应面方法选择及对结构性能的预测 | 第107-112页 |
| 5.4 结构响应对焊点排布的敏感性分析 | 第112-122页 |
| 5.4.1 前纵梁受纵向冲击载荷 | 第112-115页 |
| 5.4.2 前纵梁受横向冲击载荷 | 第115-117页 |
| 5.4.3 前纵梁子结构受纵向冲击载荷 | 第117-120页 |
| 5.4.4 整车边界条件下的敏感性分析 | 第120-122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123-1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6-134页 |
| 致谢 | 第134-136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