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麻黄山西区块北部延安组沉积微相及储层评价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引言第11-21页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第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1-1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研究区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6-18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研究思路第19-20页
   ·完成工作量第20-21页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21-28页
   ·工区构造特征第21-23页
   ·地层划分与对比第23-28页
第3章 沉积相分析第28-62页
   ·岩石相分析第28-36页
     ·岩石相特征第28-31页
     ·岩石相组合类型第31-36页
   ·测井相类型分析第36-39页
   ·地震相类型分析第39-40页
   ·沉积相类型及其组合特征第40-48页
     ·沉积相类型第40-43页
     ·沉积相组合特征第43-48页
   ·剖面相分析第48-52页
   ·物源分析第52-55页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第55-62页
     ·沉积微相的编图方法第55页
     ·沉积微相及砂体厚度平面展布第55-62页
第4章 储层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第62-75页
   ·储层岩石学特征第62-68页
     ·延10 段砂岩岩石学特征第62-63页
     ·延9 段砂岩岩石学特征第63-65页
     ·延8 段砂岩岩石学特征第65-66页
     ·延6 段砂岩岩石学特征第66-67页
     ·延5 段砂岩岩石学特征第67-68页
   ·主要成岩作用第68-73页
   ·成岩阶段划分及成岩序次第73-75页
第5章 储层物性参数及孔隙结构特征第75-103页
   ·岩性及孔隙类型第75-79页
   ·储层物性特征第79-81页
   ·孔隙结构特征第81-85页
   ·孔隙结构与油柱高度之间的关系第85-86页
   ·储层参数下限确定第86-88页
     ·压汞资料分析第86页
     ·油水相对渗透率分析第86-87页
     ·生产测试资料第87-88页
   ·四性关系研究第88-94页
     ·物性与岩性的特征第88-90页
     ·物性与含油性的关系第90-91页
     ·物性与电性的关系第91-92页
     ·岩性与电性的关系第92-94页
   ·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第94-97页
     ·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第94-96页
     ·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第96-97页
     ·构造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第97页
   ·储集岩分类评价第97-98页
   ·单井储层综合评价第98-103页
第6章 储层综合评价第103-111页
   ·油层分布规律研究第103-106页
     ·西缘冲断带第103-104页
     ·中央凹陷带第104-105页
     ·东部凸起带第105-106页
   ·有利砂岩发育区的预测第106-111页
     ·延10 储层评价第106页
     ·延9 储层评价第106-107页
     ·延8 储层评价第107-109页
     ·延6 储层评价第109-110页
     ·延5 储层评价第110-111页
结论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天然气地化特征与气源追踪
下一篇:阿克库勒地区古构造演化与油气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