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次协议关键字匹配识别方式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7页 |
·网络基础及网络协议的概念 | 第10页 |
·网络中的协议 | 第10-13页 |
·基本概念 | 第10-12页 |
·网络协议的定义 | 第12-13页 |
·协议的目的 | 第13页 |
·网络协议面临的威胁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4-17页 |
·协议识别的概念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Internet 的协议 | 第17-25页 |
·Internet 协议的基本构架 | 第17-18页 |
·协议堆栈 | 第17页 |
·网络层和传送层 | 第17-18页 |
·Internet 中与安全相关的协议 | 第18-22页 |
·实施安全保护的层次 | 第18-19页 |
·应用层 | 第19-20页 |
·传送层 | 第20-21页 |
·网络层 | 第21页 |
·数据链路层 | 第21-22页 |
·Internet 密钥交换协议 | 第22-24页 |
·IKE 协议的组成 | 第22-23页 |
·单向Hash 函数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传统的协议识别技术 | 第25-42页 |
·协议识别的基本概念 | 第25-26页 |
·流 | 第25页 |
·协议识别 | 第25页 |
·流分类 | 第25页 |
·解决协议识别问题的基本思想 | 第25页 |
·算法评价原则 | 第25-26页 |
·基于负载识别协议 | 第26-27页 |
·静态特征匹配下的协议识别 | 第27-28页 |
·端口映射下的协议识别 | 第28-29页 |
·模式串匹配算法 | 第29-34页 |
·KMP 算法 | 第30页 |
·BF 算法 | 第30-31页 |
·BM 算法 | 第31页 |
·一种改进算法 | 第31-34页 |
·基于会话的协议识别 | 第34-37页 |
·基于动态行为特征的协议识别 | 第37-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应用层协议识别的关键技术 | 第42-54页 |
·规则管理 | 第42-44页 |
·HMM 协议识别技术 | 第44-46页 |
·HMM 概述 | 第44-45页 |
·HMM 的基本问题 | 第45-46页 |
·HMM 基本算法与应用 | 第46-50页 |
·Viterbi 算法 | 第46-47页 |
·Baum-Welch 算法 | 第47-48页 |
·Forward-backward 算法 | 第48-49页 |
·模式识别问题 | 第49-50页 |
·高斯混合模型 | 第50-51页 |
·应用层协议识别方式 | 第51-52页 |
·网络体系结构 | 第51页 |
·协议识别系统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关键字匹配方式下的协议识别系统设计 | 第54-73页 |
·协议识别中的二次关键字匹配 | 第54-56页 |
·多模式匹配算法 | 第56-58页 |
·AC 算法 | 第56-57页 |
·CAM 结构 | 第57页 |
·BloomFilter 结构 | 第57-58页 |
·协议识别的模块与程序实现 | 第58-68页 |
·网络数据采集模块 | 第58-59页 |
·数据包重组模块 | 第59-61页 |
·协议分析模块 | 第61-64页 |
·关键字匹配模块 | 第64-67页 |
·数据统计模块 | 第67-68页 |
·协议识别器系统架构 | 第68-70页 |
·实验测试与结果 | 第70-72页 |
·网络流量的监测和捕获 | 第70页 |
·环境配置 | 第70-71页 |
·测试内容与结果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