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图表清单 | 第9-11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流体相平衡计算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 汽液平衡的分类 | 第13页 |
1.3 汽液平衡计算的分类 | 第13-14页 |
1.4 计算汽液平衡的方法及其现状 | 第14-19页 |
1.4.1 状态方程法 | 第14-15页 |
1.4.2 活度系数法 | 第15-17页 |
1.4.3 EOS/GE模型 | 第17-19页 |
1.5 UNIFAC-PR/SRK模型预测汽液平衡的内容 | 第19-20页 |
1.5.1 UNIFAC-PR/SRK模型的修正 | 第19页 |
1.5.2 基团相互作用参数的回归 | 第19页 |
1.5.3 UNIFAC-PR/SRK模型研究二元汽液平衡体系 | 第19-20页 |
2 模型原理及其修正 | 第20-32页 |
2.1 Huron-Vidal混合规则 | 第20-22页 |
2.2 Huron-Vidal混合规则的修正 | 第22-23页 |
2.3 PR和SRK方程的逸度系数表达式 | 第23-26页 |
2.3.1 PR方程逸度系数表达式的推导 | 第23-26页 |
2.3.2 SRK方程逸度系数表达式的推导 | 第26页 |
2.4 UNIFAC基团贡献模型 | 第26-29页 |
2.5 UNIFAC-PR/SRK基团贡献状态方程模型的修正 | 第29-32页 |
2.5.1 对UNIFAC基团贡献模型的修正 | 第29-30页 |
2.5.2 对混合规则的修正 | 第30-32页 |
3 基团交互作用参数的回归 | 第32-38页 |
3.1 目标函数 | 第32页 |
3.2 数学模型 | 第32-33页 |
3.3 参数回归过程及细节处理 | 第33-35页 |
3.4 程序框图 | 第35-36页 |
3.5 基团交互作用参数的回归结果 | 第36-38页 |
4 二元汽液平衡体系的预测 | 第38-40页 |
4.1 汽液相平衡方程 | 第38页 |
4.2 计算步骤 | 第38-39页 |
4.3 程序框图 | 第39-40页 |
5 预测结果及分析 | 第40-59页 |
5.1 非对称体系的预测结果 | 第40-42页 |
5.2 小分子化合物组成的二元体系的预测结果 | 第42-47页 |
5.3 含卤代烃的二元体系的预测结果 | 第47-54页 |
5.4 含酮体系的预测结果 | 第54-5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9页 |
6.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59-61页 |
7 致谢 | 第61-62页 |
8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9 附录A | 第65-66页 |
10 附录B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