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导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理论分析 | 第15-26页 |
2.1 大企业的界定标准 | 第15-18页 |
2.1.1 国外大企业的界定标准 | 第15-16页 |
2.1.2 我国大企业的界定标准 | 第16-18页 |
2.2 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概念 | 第18-21页 |
2.2.1 专业化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2.2.2 专业化管理理论在税务管理方面的应用 | 第20-21页 |
2.3 风险管理理论与税收遵从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3.1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1-23页 |
2.3.2 税收遵从理论 | 第23-24页 |
2.4 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 第24-26页 |
2.4.1 提高企业税收遵从度,降低企业税收风险水平 | 第24-25页 |
2.4.2 降低国家税收管理工作成本,提高税收服务水平 | 第25页 |
2.4.3 提高税款征收率,建立完善的大企业税收监管体系 | 第25页 |
2.4.4 建立完善的税收管理体系,完善执法流程 | 第25-26页 |
3 国外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比较与借鉴 | 第26-32页 |
3.1 国外大企业的界定标准的比较 | 第26-27页 |
3.1.1 大企业界定标准的类型 | 第26-27页 |
3.1.2 国外大企业规模数量的比较 | 第27页 |
3.2 国外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比较 | 第27-29页 |
3.2.1 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类型 | 第27-28页 |
3.2.2 管理机构的职责特征 | 第28-29页 |
3.3 国外大企业管理措施的比较 | 第29-32页 |
3.3.1 税收风险控制的比较 | 第29-30页 |
3.3.2 大企业税收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 第30-32页 |
4 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32-36页 |
4.1 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现状 | 第32-33页 |
4.1.1 成立了大企业税务管理机构 | 第32页 |
4.1.2 开展了多样化的纳税服务 | 第32-33页 |
4.1.3 初步建立了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平台 | 第33页 |
4.2 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3-36页 |
4.2.1 现行的大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缺陷 | 第33-34页 |
4.2.2 风险管理体制不完善 | 第34页 |
4.2.3 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 第34页 |
4.2.4 税务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低 | 第34-36页 |
5 完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36-44页 |
5.1 完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 | 第36-38页 |
5.1.1 确定大企业的界定标准 | 第36页 |
5.1.2 确定大企业税务管理部门的管理责任 | 第36-37页 |
5.1.3 完善大企业税务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 | 第37页 |
5.1.4 实行大企业分行业税务管理机制 | 第37-38页 |
5.2 建立大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 第38-41页 |
5.2.1 完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程序 | 第39-40页 |
5.2.2 完善大企业税务风险内部监督机制 | 第40-41页 |
5.3 推进大企业税务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 第41-42页 |
5.3.1 完善大企业税务管理信息系统 | 第41-42页 |
5.3.2 推进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 第42页 |
5.4 加快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 第42-44页 |
5.4.1 完善税收专业化人才队伍 | 第42-43页 |
5.4.2 加强对税收专业化人才的培训工作 | 第43页 |
5.4.3 对大企业实施个性化的服务 | 第43页 |
5.4.4 建立税收专业化人才的技术等级评定制度 | 第43-44页 |
6 结论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