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众筹法律规制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的问题 | 第11-12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1 学术意义 | 第12-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19页 |
2 股权众筹的概况与法律规制的基本理论 | 第19-35页 |
2.1 众筹与股权众筹 | 第19-22页 |
2.1.1 众筹的起源与演进 | 第19-20页 |
2.1.2 词源与树状图:从众筹到股权众筹 | 第20-21页 |
2.1.3 股权众筹的概念 | 第21-22页 |
2.2 股权众筹的融资价值 | 第22-23页 |
2.3 股权众筹的法律关系 | 第23-25页 |
2.3.1 直接个人股东关系 | 第24页 |
2.3.2 间接代理股东关系 | 第24页 |
2.3.3 混合股东关系 | 第24-25页 |
2.4 规制股权众筹的市场反思 | 第25-28页 |
2.4.1 私法自治与自由市场的讨论 | 第25-26页 |
2.4.2 集体决策与社会影响论 | 第26页 |
2.4.3 治理市场行为与平衡公众福利 | 第26-28页 |
2.5 我国股权众筹的现状与规制沿革 | 第28-33页 |
2.5.1 我国股权众筹的发展现状 | 第28-30页 |
2.5.2 我国股权众筹法律规制的沿革 | 第30-33页 |
2.6 小结 | 第33-35页 |
3 股权众筹中的主体规制 | 第35-49页 |
3.1 公众投资人 | 第35-41页 |
3.1.1 规制公众投资人主体资格的正当性 | 第35-38页 |
3.1.2 规制公众投资人主体资格的思路 | 第38-41页 |
3.2 融资发起人 | 第41-44页 |
3.2.1 规制融资发起人主体资格的正当性 | 第41-42页 |
3.2.2 规制融资发起人主体资格的思路 | 第42-44页 |
3.3 股权众筹平台 | 第44-48页 |
3.3.1 规制股权众筹平台主体资格的正当性 | 第45-46页 |
3.3.2 规制股权众筹平台主体资格的思路 | 第46-48页 |
3.4 小结 | 第48-49页 |
4 股权众筹中的行为规制 | 第49-73页 |
4.1 投资行为 | 第49-54页 |
4.1.1 规制投资行为的正当性 | 第49-53页 |
4.1.2 规制投资行为的思路 | 第53-54页 |
4.2 融资行为 | 第54-62页 |
4.2.1 规制融资行为的正当性 | 第55-58页 |
4.2.2 规制融资行为的思路 | 第58-62页 |
4.3 平台行为 | 第62-71页 |
4.3.1 规制平台行为的范畴 | 第62-63页 |
4.3.2 规制平台行为的正当性 | 第63-65页 |
4.3.3 规制平台行为的思路 | 第65-71页 |
4.4 小结 | 第71-73页 |
5 我国股权众筹存在的具体问题 | 第73-81页 |
5.1 合法性问题 | 第73-74页 |
5.2 人数上限问题 | 第74-75页 |
5.3 平台准入与监管问题 | 第75-77页 |
5.4 投资人保护问题 | 第77-78页 |
5.5 融资人规制问题 | 第78-79页 |
5.6 退出转让与纠纷解决机制问题 | 第79-80页 |
5.7 小结 | 第80-81页 |
6 我国股权众筹法律规制的构建方案 | 第81-91页 |
6.1 进一步明确合法合规地位 | 第81-82页 |
6.2 解决股东人数上限匹配问题 | 第82-84页 |
6.3 完善对公众投资人的规制 | 第84-86页 |
6.4 完善对融资发起人的规制 | 第86-87页 |
6.5 完善股权众筹平台的监管措施 | 第87-89页 |
6.6 健全社会风险的化解机制 | 第89页 |
6.7 小结 | 第89-91页 |
7 结语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1页 |
附录 | 第101-115页 |
A 问卷调查 | 第101-105页 |
B 关于对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 | 第105-115页 |
C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15页 |
D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