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煤化学及煤的加工利用论文--煤的分析与检验论文

低灰低硫不粘煤基础性质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前言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0页
    1.1 我国炼焦煤资源现状第9-10页
    1.2 煤结构及其研究方法第10-16页
        1.2.1 煤的结构特征第10-11页
        1.2.2 煤的分子结构研究方法第11-14页
        1.2.3 煤分子结构模型第14-16页
    1.3 低阶煤工艺性质第16-17页
        1.3.1 粘结性和结焦性第16页
        1.3.2 煤的机械强度第16-17页
    1.4 弱粘煤的利用第17-18页
        1.4.1 动力用煤第17页
        1.4.2 配煤炼焦第17页
        1.4.3 低温干馏第17-18页
        1.4.4 用于气化第18页
        1.4.5 用于液化第18页
    1.5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第18-20页
        1.5.1 本文研究目标第18页
        1.5.2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0-31页
    2.1 实验原料和试剂第20页
        2.1.1 实验原料第20页
        2.1.2 实验试剂第20页
    2.2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20-21页
    2.3 实验方法第21-31页
        2.3.1 基础性质分析第21-22页
        2.3.2 物理性质分析第22页
        2.3.3 工艺性质分析第22-23页
        2.3.4 结构性质分析第23-26页
        2.3.5 预处理及炭化实验第26-28页
        2.3.6 焦炭质量检测第28-31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31-63页
    3.1 低阶煤和气煤基本组成第31-33页
        3.1.1 原煤基本组成第31-32页
        3.1.2 煤岩基本组成第32-33页
    3.2 物理性质第33-35页
        3.2.1 真密度、视密度第33-34页
        3.2.2 硬度和可磨性第34-35页
    3.3 结构性质分析第35-47页
        3.3.1 含氧官能团分析第35-36页
        3.3.2 红外波谱分析第36-39页
        3.3.3 氢核磁共振(1H-NMR)第39-43页
        3.3.4 微晶结构研究第43-44页
        3.3.5 统计结构第44-47页
    3.4 降粘特性分析第47-55页
        3.4.1 对粘结指数的影响第47-49页
        3.4.2 对奥亚膨胀度影响第49-52页
        3.4.3 对基氏流动度影响第52-55页
    3.5 预处理参数优化及焦炭质量评价第55-63页
        3.5.1 快速热处理温度、时间对挥发分产率和氧含量的影响第56-58页
        3.5.2 添加不同配比处理后长焰煤对焦炭质量影响第58-63页
第四章 结论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69-70页
本文特色与创新之处第70-71页
本文不足之处与展望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8-羟基喹啉类功能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含多胺基团的脒类和胍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