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1.4 样品来源 | 第13-14页 |
1.5 实验设计 | 第14-15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7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再生水回用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研究 | 第17-26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2.1.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17页 |
2.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7页 |
2.1.3 主要实验方法 | 第17-20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0-24页 |
2.2.1 再生水回用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 第20-21页 |
2.2.2 再生水回用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 第21-22页 |
2.2.3 再生水回用对土壤总磷含量的影响 | 第22-23页 |
2.2.4 再生水回用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 第23页 |
2.2.5 再生水回用对土壤pH的影响 | 第23-24页 |
2.2.6 再生水回用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第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再生水回用对土壤细菌的影响研究 | 第26-3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3.1.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6页 |
3.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6页 |
3.1.3 主要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27-35页 |
3.2.1 再生水回用对土壤细菌数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3.2.2 土壤细菌的形态学鉴定结果 | 第28-30页 |
3.2.3 土壤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结果 | 第30-32页 |
3.2.4 再生水回用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32-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再生水回用对土壤放线菌的影响研究 | 第37-4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4.1.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37页 |
4.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7页 |
4.1.3 主要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38-43页 |
4.2.1 再生水回用对土壤放线菌数量的影响 | 第38页 |
4.2.2 土壤放线菌的形态学鉴定结果 | 第38-40页 |
4.2.3 再生水回用对土壤放线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40-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再生水回用对土壤真菌的影响研究 | 第44-51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5.1.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44页 |
5.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4页 |
5.1.3 主要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45-50页 |
5.2.1 再生水回用对土壤真菌数量的影响 | 第45页 |
5.2.2 土壤真菌的形态学鉴定结果 | 第45-47页 |
5.2.3 再生水回用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47-5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6章 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51-59页 |
6.1 主要数据分析方法 | 第51页 |
6.2 结果与讨论 | 第51-58页 |
6.2.1 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51-52页 |
6.2.2 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细菌群落之间的对应关系 | 第52-54页 |
6.2.3 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放线菌群落之间的对应关系 | 第54-56页 |
6.2.4 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真菌群落之间的对应关系 | 第56-5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讨论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