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我国违约金的性质 | 第10-14页 |
(一)违约金的功能 | 第10-11页 |
(二)《合同法》第114条的违约金性质 | 第11-14页 |
二、违约金调整规则的适用对象 | 第14-18页 |
(一)约定违约金与法定违约金 | 第14-15页 |
(二)惩罚性违约金与赔偿性违约金 | 第15-18页 |
三、违约金调整规则的适用条件 | 第18-22页 |
(一)违约金调整规则适用的实体条件 | 第18-19页 |
(二)违约金调整规则适用的程序条件 | 第19-22页 |
四、违约金数额过高的判断依据及调整标准 | 第22-27页 |
(一)违约金数额过高的判断依据 | 第22-25页 |
(二)违约金数额过高的调整标准 | 第25-27页 |
五、预先放弃违约金数额调整请求权情形下的司法适用问题 | 第27-31页 |
(一)理论界的观点 | 第28页 |
(二)实务界的观点 | 第28-30页 |
(三)本文的观点 | 第30-31页 |
六、违约金调整规则司法适用中的法官释明权及举证责任分配问题 | 第31-36页 |
(一)法官释明权的适用范围 | 第31-34页 |
(二)举证责任分配的法律适用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