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改建设计之意义生成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3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研究 | 第10-16页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1.3.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 | 第12-16页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16-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2 历史建筑既有意义的解读:影响因子与途径 | 第19-27页 |
2.1 历史建筑意义解读的影响因子 | 第19-23页 |
2.1.1 有形要素 | 第20-21页 |
2.1.2 文化内涵 | 第21-23页 |
2.2 历史建筑意义的解读途径 | 第23-25页 |
2.2.1 符号特征 | 第23-24页 |
2.2.2 象征隐喻 | 第24-25页 |
2.2.3 场所活动 | 第25页 |
2.3 小结 | 第25-27页 |
3 历史建筑后续意义的生成:基础与呈现方式 | 第27-39页 |
3.1 基础意义及其评估 | 第27-31页 |
3.1.1 基础意义 | 第27-29页 |
3.1.2 基础意义的评估 | 第29-30页 |
3.1.3 改建设计对基础意义的作用 | 第30-31页 |
3.2 整合的意义及其呈现 | 第31-37页 |
3.2.1 借建筑功能整合 | 第33-35页 |
3.2.2 借建筑技术整合 | 第35-36页 |
3.2.3 借建筑形象整合 | 第36-37页 |
3.3 小结 | 第37-39页 |
4 历史建筑意义生成方式 | 第39-64页 |
4.1 意义延续的方式 | 第39-51页 |
4.1.1 从信息修复与再现中延续 | 第40-43页 |
4.1.2 从空间突出或强化中延续 | 第43-45页 |
4.1.3 从新旧互补与共生中延续 | 第45-48页 |
4.1.4 从编码转译或续写中延续 | 第48-51页 |
4.2 新意义建立的方式 | 第51-63页 |
4.2.1 从信息覆盖中建立 | 第52-54页 |
4.2.2 从空间转型中建立 | 第54-57页 |
4.2.3 从新旧替换中建立 | 第57-59页 |
4.2.4 从编码重组中建立 | 第59-63页 |
4.3 小结 | 第63-64页 |
5 历史建筑改建设计意义生成的策略 | 第64-87页 |
5.1 历史建筑改建设计意义延续的策略 | 第64-75页 |
5.1.1 整体修复 | 第65-68页 |
5.1.2 局部更新 | 第68-70页 |
5.1.3 内部改建 | 第70-73页 |
5.1.4 整体扩建 | 第73-75页 |
5.2 历史建筑改建设计新意义产生的策略 | 第75-86页 |
5.2.1 表皮新建 | 第76-78页 |
5.2.2 空间重塑 | 第78-81页 |
5.2.3 建构替换 | 第81-84页 |
5.2.4 整体再造 | 第84-86页 |
5.3 小结 | 第86-87页 |
6 结语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