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水性聚氨酯简介 | 第10-11页 |
1.2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 第11-13页 |
1.2.1 强制乳化法 | 第11页 |
1.2.2.自乳法 | 第11-13页 |
1.2.2.1 预聚体分散法 | 第12页 |
1.2.2.2 丙酮法 | 第12-13页 |
1.2.2.3 封端NCO基团法 | 第13页 |
1.3 水性聚氨酯的应用 | 第13-14页 |
1.3.1 胶粘剂 | 第13-14页 |
1.3.2 涂料 | 第14页 |
1.3.2.1 织物涂层整理 | 第14页 |
1.3.2.2 皮革涂饰剂 | 第14页 |
1.3.2.3 水性木器漆 | 第14页 |
1.4 水性聚氨酯的改性技术 | 第14-20页 |
1.4.1 调整合成原料配比 | 第15-18页 |
1.4.1.1 多元醇对合成聚氨酯影响 | 第16页 |
1.4.1.2 异氰酸酯对合成聚氨酯影响 | 第16-17页 |
1.4.1.3 扩链剂对合成聚氨酯影响 | 第17-18页 |
1.4.2 调整合成树脂工艺 | 第18页 |
1.4.3 化学改性 | 第18-20页 |
1.4.3.1 丙烯酸改性 | 第18页 |
1.4.3.2 有机硅改性 | 第18-19页 |
1.4.3.3 植物油改性 | 第19页 |
1.4.3.4 纳米材料改性 | 第19页 |
1.4.3.5 高能射线交联技术 | 第19-20页 |
1.4.4 共混改性 | 第20页 |
1.5 水性聚氨酯发展 | 第20-22页 |
1.6 论文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3-29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23-24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3 实验步骤 | 第24-27页 |
2.3.1 聚醚WPU的制备 | 第24-25页 |
2.3.2 聚酯WPU的制备 | 第25页 |
2.3.3 水性聚氨酯胶膜的制备 | 第25页 |
2.3.4 卡尔费休水份测定 | 第25页 |
2.3.5 乳液黏度测定 | 第25页 |
2.3.6 存贮稳定性测试 | 第25页 |
2.3.7 胶膜吸水率测定 | 第25-26页 |
2.3.8 铅笔硬度计测定 | 第26页 |
2.3.9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26页 |
2.3.10 异氰酸酯NCO含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2.3.11 固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2.3.12 力学性能测试 | 第27页 |
2.4 样品表征测试 | 第27-29页 |
2.4.1 红外分析 | 第27页 |
2.4.2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7-28页 |
2.4.3 粒径分析 | 第28页 |
2.4.4 偏光显微镜下热分析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9-45页 |
3.1 原料前处理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29页 |
3.2 多元醇种类对聚氨酯性能影响 | 第29-30页 |
3.3 投料方式对聚氨酯性能影响 | 第30-33页 |
3.4 反应时间对树脂影响 | 第33-34页 |
3.5 温度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3.6 中和度对聚氨酯性能影响 | 第35-37页 |
3.7 N_(NCO)/N_(OH)对乳液性能影响 | 第37-38页 |
3.8 丙二醇投料方式对聚氨酯性能影响 | 第38-40页 |
3.9 EA/PG质量比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3.10 DMPA含量对聚氨酯性能影响 | 第41-43页 |
3.11 分子量对聚氨酯性能影响 | 第43-45页 |
第四章 仪器表征 | 第45-57页 |
4.1 红外测试 | 第45-49页 |
4.1.1 聚醚型水性聚氨酯红外分析 | 第45-46页 |
4.1.2 聚醚型水性聚氨酯红外分析 | 第46-47页 |
4.1.3 聚酯型水性聚氨酯红外分析 | 第47-49页 |
4.2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9-51页 |
4.3 粒径分析 | 第51-52页 |
4.3.1 聚醚型水性聚氨酯红外分析 | 第51页 |
4.3.2 聚酯型水性聚氨酯红外分析 | 第51-52页 |
4.4 热分析 | 第52-57页 |
4.4.1 聚醚型聚氨酯热分析 | 第52-55页 |
4.4.2 聚酯型聚氨酯热分析 | 第55-57页 |
第五章 论文总结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