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1.1 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分析概述 | 第9-14页 |
1.1.1 种质资源 | 第9页 |
1.1.2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概念 | 第9页 |
1.1.3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1.3.1 形态标记 | 第9-10页 |
1.1.3.2 细胞标记与生理生化标记 | 第10页 |
1.1.3.3 分子标记 | 第10页 |
1.1.4 种质资源遗传分析的主要分子标记类型及其应用 | 第10-13页 |
1.1.4.1 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 第10-11页 |
1.1.4.2 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 第11页 |
1.1.4.3 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 第11页 |
1.1.4.4 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 | 第11-12页 |
1.1.4.5 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 第12-13页 |
1.1.5 遗传多样性的估测参数 | 第13-14页 |
1.2 青钱柳概况 | 第14-15页 |
1.2.1 青钱柳的基本特性 | 第14页 |
1.2.2 青钱柳地理分布 | 第14-15页 |
1.2.3 青钱柳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二、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分析 | 第16-23页 |
2.1 种质资源调查 | 第16-1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9-23页 |
2.2.1 青钱柳天然群体的分布特点 | 第19页 |
2.2.2 青钱柳天然群体的结构特点 | 第19-20页 |
2.2.3 天然群体种子形态遗传多样性 | 第20-23页 |
三、基于ISSR与SSR标记的群体遗传分析 | 第23-39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3.2.1 DNA提取 | 第23页 |
3.2.2 PCR 扩增体系和扩增条件 | 第23页 |
3.2.3 PCR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23页 |
3.2.4 引物筛选 | 第23-24页 |
3.2.5 数据分析 | 第24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9页 |
3.3.1 DNA质量和浓度 | 第24页 |
3.3.2 基于ISSR标记的群体遗传分析 | 第24-30页 |
3.3.2.1 ISSR扩增多态性 | 第24-25页 |
3.3.2.2 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5-28页 |
3.3.2.3 天然群体聚类分析 | 第28-29页 |
3.3.2.4 群体间主坐标分析(PCA分析) | 第29-30页 |
3.3.3 基于SSR标记的群体遗传分析 | 第30-35页 |
3.3.3.1 SSR标记的多态性 | 第30-31页 |
3.3.3.2 基于SSR标记的群体遗传分化 | 第31-34页 |
3.3.3.3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群体聚类分析 | 第34-35页 |
3.3.4 基于ISSR结合SSR标记的青钱柳天然群体遗传分析 | 第35-39页 |
3.3.4.1 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 | 第35-36页 |
3.3.4.2 聚类分析 | 第36-37页 |
3.3.4.3 天然群体间的主坐标分析(PCA分析) | 第37页 |
3.3.4.4 天然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第37-39页 |
四、结论与讨论 | 第39-43页 |
4.1 青钱柳天然群体的特点 | 第39页 |
4.2 ISSR与SSR分子标记多态性及相关性评价 | 第39-40页 |
4.3 青钱柳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遗传结构 | 第40-41页 |
4.4 青钱柳的遗传保护策略 | 第41-43页 |
4.4.1 原地保护 | 第42页 |
4.4.2 迁地保护 | 第42-43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表 | 第48-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