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棉织物制备多孔碳材料及其对染料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1.1 废旧纺织品处理及回收再利用现状 | 第12-14页 |
1.1.1 废旧纺织品处理现状 | 第12页 |
1.1.2 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现状 | 第12-14页 |
1.2 印染废水处理现状研究 | 第14-16页 |
1.2.1 印染废水处理现状 | 第14-15页 |
1.2.2 活性炭吸附法处理染料废水优势与局限 | 第15-16页 |
1.3 生物质材料制取活性炭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1 活性炭现状研究 | 第16-17页 |
1.3.2 生物质材料制取吸附碳材料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20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0页 |
1.6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6-34页 |
2.1 原料及化学试剂 | 第26-27页 |
2.1.1 原材料 | 第26页 |
2.1.2 化学试剂 | 第26-27页 |
2.2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7页 |
2.3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工艺 | 第27-29页 |
2.3.1 实验装置简图 | 第27-28页 |
2.3.2 多孔碳材料制备流程 | 第28-29页 |
2.4 多孔碳材料吸附指标测定 | 第29-31页 |
2.4.1 碘吸附性能测试 | 第29页 |
2.4.2 亚甲基蓝吸附性能测试 | 第29-30页 |
2.4.3 苯酚吸附性能测试 | 第30-31页 |
2.4.4 多孔碳材料得率的测定 | 第31页 |
2.5 多孔碳材料形态结构表征 | 第31-32页 |
2.5.1 多孔碳材料比表面积及孔隙分布分析 | 第31页 |
2.5.2 多孔碳材料表面形貌分析 | 第31页 |
2.5.3 多孔碳材料表面化学性质分析 | 第31页 |
2.5.4 多孔碳材料结晶性能分析 | 第31-32页 |
2.6 多孔碳材料对染料吸附实验 | 第32-34页 |
2.6.1 染料溶液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2页 |
2.6.2 脱色率测定 | 第32页 |
2.6.3 吸附动力学试验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废旧棉织物制备多孔碳材料工艺研究 | 第34-52页 |
3.1 正交试验设计 | 第35-36页 |
3.2 碘吸附性能正交试验分析 | 第36-38页 |
3.2.1 碘吸附值实验结果 | 第36-37页 |
3.2.2 碘吸附值实验结果极差分析 | 第37-38页 |
3.3 亚甲基蓝吸附性能正交试验分析 | 第38-41页 |
3.3.1 亚甲基蓝吸附值实验结果 | 第39-40页 |
3.3.2 亚甲基蓝吸附值实验结果极差分析 | 第40-41页 |
3.4 苯酚吸附性能正交试验分析 | 第41-43页 |
3.4.1 苯酚吸附值实验结果 | 第41页 |
3.4.2 苯酚吸附值实验结果极差分析 | 第41-43页 |
3.5 得率的正交试验分析 | 第43-45页 |
3.5.1 得率实验结果 | 第43页 |
3.5.2 得率实验结果极差分析 | 第43-45页 |
3.6 综合吸附性能的正交试验分析 | 第45-48页 |
3.6.1 综合吸附性能 | 第45页 |
3.6.2 综合吸附指标计算结果 | 第45-46页 |
3.6.3 综合吸附指标实验结果极差分析 | 第46-47页 |
3.6.4 最佳工艺试验 | 第47-4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第四章 多孔碳材料形态结构表征 | 第52-62页 |
4.1 多孔碳材料孔结构表征 | 第52-55页 |
4.1.1 吸附脱附等温线 | 第52-53页 |
4.1.2 多孔碳材料比表面积及孔容积 | 第53-55页 |
4.1.3 多孔碳材料孔径分布 | 第55页 |
4.2 多孔碳材料表面形貌结构表征 | 第55-57页 |
4.3 多孔碳材料表面基团表征 | 第57-58页 |
4.4 多孔碳材料结晶性能表征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多孔碳材料对染料废水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62-80页 |
5.1 吸附染料类型的选择 | 第62-63页 |
5.1.1 吸附实验 | 第62页 |
5.1.2 实验结果 | 第62-63页 |
5.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63-65页 |
5.3 多孔碳材料用量对废水染料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65-66页 |
5.4 不同温度与浓度下吸附性能研究 | 第66-68页 |
5.5 伪一级动力学模型研究 | 第68-71页 |
5.6 伪二级动力学模型研究 | 第71-75页 |
5.7 颗粒内扩散模型研究 | 第75-77页 |
5.8 吸附活化能 | 第77-78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0-82页 |
6.1 结论 | 第80-81页 |
6.2 建议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成果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页 |